無名指——小善乃大惡

  最近漁農自然護理署大力宣傳,呼籲市民不要餵飼野生動物,引起了一些爭議,包括鴿子是否野生動物,以及野牛能否自己覓食等。撇開這些爭拗或誤解,大眾都是抱着善待動物,平衡生態的心態。
  關於餵飼動物,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講過一個故事。有個老人住在湖畔,每年冬季野鵝避寒都會路過這兒。有一次,兩隻迷途的野鵝困在湖中,老人動了惻隱之心,每天餵食直至天氣回暖。翌年,兩隻野鵝又回來了,還帶了幾隻朋友。年復一年,野鵝愈來愈多,老人照樣餵養。可是有一年,老人死了,數百隻前來乞食的野鵝,也因此活活餓死了。
  稻盛和夫認為這種小恩惠,其實是件大壞事。「小善乃大惡,大善似無情。」天地孕育萬物卻讓眾生自生自滅,看似無情卻是最好的法子,這是老子說的「天地不仁」。詩人李賀感歎「天若有情天亦老」,只因天地「無情」,才可天長地久。
  稻盛和夫的經營之道,是讓下屬能獨立思考處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一種職場培訓策略,亦有人把它用於親子教育上。過份溺愛只會令孩子離不開父母,有多少愛就有多少傷害。
  說遠了,漁護署當然不打算和市民討論哲學問題,經營策略或親子教育,他們想宣傳的是生態平衡。完全讓野生動物天生天養,還是有計劃保護和牧養某些物種,可能是專家才懂得的議題。一般市民如我,只需記住「小善乃大惡」就好。
譚紀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