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指——售賣滿足感

  疫情下,聖誕節促銷減價十一月就悄悄地開始了。很多人以為,商家逆境求存,必須大劈價殺出血路,偏偏今季減幅相對保守,令人大跌眼鏡。商人與消費者之間的角力,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每天都在上演。在網絡世界,消費者似乎佔盡優勢,因為網民互通消息,對產品品質和商家服務的評論公開透明,還有格價網幫忙搜尋最低價。每次消費,就似做了一次市場調查,找到性價比最高的產品才下單。有時買件小東西,選購過程的滿足感甚至大於開箱的一刻,因為每次都是「精明消費」。
  但你可有想過,從比較商品和格價所得到的滿足感,其實也是商家供應的一種「服務」呢?
  傳統促銷手法,不外乎做折扣或送禮品,還有鼓勵重複消費的儲分制等等。這些方式都提供實際優惠,「手快有手慢冇」,接着便是衝動消費,後悔莫及。
  更聰明的商家,不給你優惠而是送你滿足感。街頭某店老闆在街尾另開新舖,改個店名,同款產品賣貴三成,於是消費者都湧到街頭去買,自以為精明。
  生產商設計高中低三檔產品,功能各有差異,消費者經過一輪比較,以為自己選到性價比最高的商品,其實只是墮入了生產商的圈套。高低兩檔產品的存在,只為襯托九成人都會選的那個中檔型號,讓你自以為醒目過人,還到處推薦朋友買。
  兵法有云:「兵者,詭道也。」商場如戰場,所以商道亦是詭道。消費者偶爾中伏在所難免,但要切記,買貴了總比買錯了好。
譚紀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