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欄——榕樹屋

  過往每星期都會到公眾騎術學校學騎馬,但現時因為疫情,學校不開放,一眾熱愛運動的師兄師姐就開始相約踩單車、行山,尤其多謝有位師兄相當熱心,每星期都選擇不同地點,於是我就由每星期騎馬變成騎單車。不過香港的單車路不算多,元朗、大埔、上水、粉嶺、吐露港、大嶼山……差不多去得七七八八,但疫情還沒有完,真是苦了這位替大家定行程的師兄。
  於是,最近這位師兄想出了郊遊團,除了行山找好地點影相,踩單車時都加入香港景點,例如上周末他就帶大家遊錦田,先到本地農莊摘士多啤梨,再去遊有幾百年歷史的榕樹屋,然後是便母橋和到錦田紅磚市集逛逛小店,吃個午餐後去河背水塘,最後回到南生圍附近,才完成一天的旅程。不用說當中的內容,你都應能感受到有多豐富。
  回家後重溫去過的景點,才發現榕樹屋看着固然宏偉,但翻查資料才真正知道它有多架勢!原本在樹下有間青磚平房,有說是書齋,有說是天后廟,因日久失修,漸漸被榕樹的氣根纏滿了。樹根像八爪魚的爪子將平房包覆,因而成了中空的樹屋,蔚為奇觀!
  可惜近年因為興建行人路和公園,鋪上混凝土,不但阻礙了大榕樹的淺層樹根生長,還在興建期間令近半樹根遭到損毁。加上遊人漸多,除了有人四處亂丟垃圾,還有人強行攀爬大樹,這些都對它造成不少損害。如果它能保持健康,應可生長上千年,但受了這些損害則可能於不久之後就會枯死,故目前只能將它圍封,遊人不能近距離欣賞,只可遠觀。
  其實香港尚有很多好地方,只可惜部份都像這棵榕樹的命運一樣,因為有人貪方便,沒做好研究工夫,以為在樹下鋪上混凝土,放幾張椅子讓人乘涼是好建設,其實是好心做了壞事。
  人造的建築物很多時都經不起時間洗禮,數十年就成了頹垣敗瓦,但就因為現代人的建築,就毁了數百年的大榕樹一生,破壞了香港人欣賞的機會。一旦大樹倒下,香港人就少了一個既壯觀又具歷史價值的好景點了。
本欄長刊於《星島日報》專欄版
森美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