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啡——一個上車故事

  閱報,看到一個上車故事,作者當作勵志故事來講述,我看了,卻只覺悲情。
  一個單親母親,日打數份工,儲足四十年錢,儲了一百五十萬元現金,全數用來做首期,購買一個價值八百萬元、面積五百方呎的物業。首期三成,約兩百五十萬元,尚缺一百萬,靠家中兄姐及其中一個女兒的積蓄湊齊。當事人自信滿滿,覺得終於上了車,有了向上游動的機會了。
  哪來的樂觀?
  過去四十年打工生涯,才儲了一百五十萬元。欠銀行七成貸款,要用多少個四十年去還錢?欠家人的一百萬元呢?難道不用償還?事實上,打工的黃金歲月已過,開始步入老年期,還有精力打工賺錢嗎?未來人生,被天文數字的貸款捆綁住,壓力那麼沉重,真的還有心有力向上游動嗎?
報道中的女主人,工作了四十年,賺到的錢除了基本開支,幾乎全數用來積蓄,為了她的上車夢。過去四十年,她幾乎從未旅行過,她說:「看電視旅遊節目,就當作是旅遊過了。」假設她二十歲開始工作,那麼今天年過六十了。以香港人平均壽命八十多歲計,她的人生已經沒有第二個四十年了。來到這個世界,眼中只有「樓」,除了「樓」,甚麼也看不到,是不是有些可惜?既然看電視旅遊節目,可以當作旅遊,為甚麼看三色台劇集中每個家庭的大客廳,不可以當作擁有了大屋?
高慧然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