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料阿Sir講古——NAAFI 啦啡

  小時候,父母在離島開農場,童年時過着多見大自然,少見人的寧靜生活,只在父親朋友、環球戲院(一九五○-一九七一年,位於灣仔駱克道)老闆袁德甫和他團隊到訪農場取景拍攝時變得熱鬧,那時附近沒商店和今天的「食物熊貓」速遞,爸媽喜歡用他們的拿手奶茶、咖啡、牛油、果醬多士和農場鮮蛋三文治招待那些大明星和製作人員,他們奇怪在這年代爸媽做得一手好的西式下午茶,爸爸告訴他們於五十年代在「英軍啦啡」學回來的,那時大家都不知「啦啡」是甚麼。
  我於九十年代初在港島總區工作時也被選派打理警官餐廳的酒水,很多時和駐港英軍合作演習等,我讓他們使用警官餐廳,他們給我方便到位於金鐘軍營和般含道軍人宿舍的合作社購買英軍和家眷專用的酒水和食物,那合作社沒有中文名,稱為NAAFI,正是爸爸當年說的「啦啡」。
  「啦啡」源於英文簡寫NAAFI(The Navy, Army and Air Force Institutes,海陸空三軍合作社),是英國軍部於一九二○年十二月九日成立,為英國本土和海外軍人及家眷提供日常商品,有些還設超市、咖啡店、餐廳、洗衣店和其他福利設施。
  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英國早年無論國內外都戰事頻繁,及後佔領殖民地又需駐軍,解決他們和家眷日常生活必需品和減少思鄉之情,是頭痛問題,今天看來,亦是士氣和福利範疇,一旦處理不好,會影響軍隊戰鬥力。最初,各自為政,各軍團自行組織小店,但情況不理想,特別財政方面,沒有系統和集團經營優勢,困難重重和引出貪腐及不當行為,有損軍紀,特別在酒吧和利潤豐厚商品上,最後由軍部統籌,NAAFI成為每支軍隊組成的一部份。海外更使用軍隊特權獲得稅務上寬免,使商品廉宜,為身處海外軍人和家屬提供便捷和家的味道。
  現今很多仍在運作的職員宿舍「合作/互助社」等組織,都源於NAAFI概念。
何明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