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料阿Sir講古——「日佔」收藏和「賴貓」的日本

回歸後,很多被英國殖民政府故意或基於政治考慮「淡化」的中國和本地歷史,紛紛「被發掘」出來,特別是多了一些基金自己及資助做研究,使更多人從新認識祖國及香港歷史,而被英政府刻意淡化的「日佔」更成為熱門題目,有關「日佔」的物品又成為熱門及很多人喜歡的另類收藏。香港很多經營舊物的店舖將「日佔」作為一專題,而香港郵票錢幣舊物集散地的好旺角購物中心,更有專門買賣「日佔」文件和物品的小店和流動攤檔,物品包括租單,地契(日佔總督蓋章)、水電費單、郵票和軍票等,有些罕見的,包括當時「區役所」(相等於現今區議會,諷刺是殖民政府於回歸前設立區議會,亦是仿照「區役所」而設)簽發的通行證等。
「日佔」又稱「日治時期」、「香港淪陷時期」和最貼切的「香港最黑暗的三年零八個月」,是指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晚上香港總督楊慕琦(Mark Aitchison Young 1886-1974)於半島酒店向日本入侵軍統帥簽署投降書,直至日本於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宣佈無條件投降,而香港臨時政府成立為止。
「日佔收藏品」不限於那三年八個月,是從香港保衞戰(Battle of Hong Kong)開始,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於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清晨攻入新界,十二月十三日佔領九龍半島,十二月十八日登陸香港島,英軍不堪一擊,日軍隨即在香港各處展開大屠殺及強姦婦女,迫使港督於十二月二十五日下午投降。日軍成立軍政廳,由侵略軍司令酒井隆、新見政一出任軍政府首長,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五日由日本抵港的磯谷廉介出任總督,至一九四四年由田中久一,直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皇裕仁宣佈無條件投降及後英國搶先中華民國政府張發奎將軍接收香港,英國在港成立軍政府,在這時期一切東西和文物都可歸納。
英國在接收香港後,大量接收原屬港人被日軍侵佔及沒收的房屋和財產,稱為「敵產」 ,宣佈日本掠奪港人財產使用的軍票不可再使用,當時約十九億港元(相等於今天最少四千億港元)頓為廢紙,於一九五一年聯同美國與日本簽訂不追討賠償條約 ,及阻撓港人向日本追討賠償,之後,還隱沒這段歷史,所以今天很多人都不知這段歷史和他們的先輩都是受害人,日本於戰後刻意製造自己為有公德、有誠信、有禮貌和守法等形象的民族,但日本自從二○一一年發生福島核災難後,把污染擴散至其他國家,最近更震驚世界宣佈把核廢水倒入大海,日本的猙獰面目和狐狸尾巴終於露出。
何明新


「日佔」又稱「日治時期」、「香港淪陷時期」和最貼切的「香港最黑暗的三年零八個月」,是指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晚上香港總督楊慕琦(Mark Aitchison Young 1886-1974)於半島酒店向日本入侵軍統帥簽署投降書,直至日本於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宣佈無條件投降,而香港臨時政府成立為止。
「日佔收藏品」不限於那三年八個月,是從香港保衞戰(Battle of Hong Kong)開始,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於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清晨攻入新界,十二月十三日佔領九龍半島,十二月十八日登陸香港島,英軍不堪一擊,日軍隨即在香港各處展開大屠殺及強姦婦女,迫使港督於十二月二十五日下午投降。日軍成立軍政廳,由侵略軍司令酒井隆、新見政一出任軍政府首長,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五日由日本抵港的磯谷廉介出任總督,至一九四四年由田中久一,直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皇裕仁宣佈無條件投降及後英國搶先中華民國政府張發奎將軍接收香港,英國在港成立軍政府,在這時期一切東西和文物都可歸納。
英國在接收香港後,大量接收原屬港人被日軍侵佔及沒收的房屋和財產,稱為「敵產」 ,宣佈日本掠奪港人財產使用的軍票不可再使用,當時約十九億港元(相等於今天最少四千億港元)頓為廢紙,於一九五一年聯同美國與日本簽訂不追討賠償條約 ,及阻撓港人向日本追討賠償,之後,還隱沒這段歷史,所以今天很多人都不知這段歷史和他們的先輩都是受害人,日本於戰後刻意製造自己為有公德、有誠信、有禮貌和守法等形象的民族,但日本自從二○一一年發生福島核災難後,把污染擴散至其他國家,最近更震驚世界宣佈把核廢水倒入大海,日本的猙獰面目和狐狸尾巴終於露出。
何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