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指——看奧運

  前日我一個人在茶餐廳食午飯,左右兩桌都在談論奧運,個個專家口脗,說到興奮時口沫橫飛,若不是有隔板我肯定已經「中招」。
  香港人在各種挫敗和失落中,從一場運動會找到強烈的身份認同,難掩激動情緒。這個身份超越了「我係香港人」,而是一個人不需要擁有權力和財富,亦可憑自己的能力吐氣揚眉。在分享運動員奪牌的榮譽以外,港人也愛聽他們的奮鬥故事,了解如何在有限資源下,發揮我們信靠的「香港精神」而獲得成功。
  香港精神崇尚拼搏,逆境時咬緊牙關克服困難,那是六七十年代建立起來的價值觀。後來經濟起飛,歌舞昇平下炒樓炒股皆可致富,迎難而上的意志也就沒那麼強了。難得在疫情下的一場奧運,香港運動員讓我們再見「獅子山精神」的光輝。
  奧運很好看,它是超高水平的體育競賽。運動員奉獻出生命,追求更快更高更強。選手奪金一剎那激動人心,但競技場上最感動的瞬間,亦有不少來自輸家。
  烏茲別克「體操大媽」為賺獎金給兒子醫病,不懈堅持,參加了八屆奧運,「兒子未痊瘉,我不敢老」。如今四十六歲的她功成身退,預賽被淘汰後,在滿堂掌聲中光榮謝幕。
  奧運很好看,它讓人看見人性的光輝,道德的崇高。《奧林匹克憲章》定義的奧運精神,包含不歧視、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這些價值觀如果也能體現在國際政治舞台上,那才是真正的globalization。
  [email protected]
譚紀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