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Q-Leak
說到慳水,不得不提「Q-Leak」,它是本港一個好重要、甚至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地下水管測漏中心。
大家知道爆水喉會浪費食水,但一些潛藏的老化喉管也會出現滲漏,目前滲漏率有百分之十五,所以水務署好努力做測漏,例如配合「智管網」建立更多監測區域,以減少耗水,希望在二○三○年之前將滲漏率減至百分之十以下。
測漏方法有很多,新科技及傳統方法各有好處,但識得測漏的人才買少見少,所以要增加培訓。水記的舊訓練場太細,設施不敷應用,於是在二○二○年委聘香港理工大學新設計一個位於青衣配水庫,名為「Q-Leak」的測漏中心,花了兩年時間,大學及顧問公司以實際經驗,加入不同環節,可為水管測漏人員提供相關培訓,令測漏工作更有效。
我說是世上獨一無二,因為場地設施模擬香港複雜的供水管網及在不同情況下出現的地下水管滲漏,包括不同的水管大小和物料及不同水流模式等。中心設施讓水管測漏人員在模擬的監測區域操作,進行各種滲漏檢測技術的培訓和技能評估。
令我印象最深刻是有些環境無論科技再進步,最後一關都要師傅憑經驗、憑耳朵去決定實地漏水的情況,就像中醫望聞問切。
所謂電子自動化,其實背後都需要大量人手去計算、採購、管理數據和各種安排工作。科技應該是輔助人類,而人類本身實際的經驗和知識才是最寶貴。今期水記刋物有一句值得深思:究竟智慧城市係追求電腦智慧的運算再依賴AI推算結果,還是期望人對自然法則社會人文發展的智慧累積呢?
鄧銘心
大家知道爆水喉會浪費食水,但一些潛藏的老化喉管也會出現滲漏,目前滲漏率有百分之十五,所以水務署好努力做測漏,例如配合「智管網」建立更多監測區域,以減少耗水,希望在二○三○年之前將滲漏率減至百分之十以下。
測漏方法有很多,新科技及傳統方法各有好處,但識得測漏的人才買少見少,所以要增加培訓。水記的舊訓練場太細,設施不敷應用,於是在二○二○年委聘香港理工大學新設計一個位於青衣配水庫,名為「Q-Leak」的測漏中心,花了兩年時間,大學及顧問公司以實際經驗,加入不同環節,可為水管測漏人員提供相關培訓,令測漏工作更有效。
我說是世上獨一無二,因為場地設施模擬香港複雜的供水管網及在不同情況下出現的地下水管滲漏,包括不同的水管大小和物料及不同水流模式等。中心設施讓水管測漏人員在模擬的監測區域操作,進行各種滲漏檢測技術的培訓和技能評估。
令我印象最深刻是有些環境無論科技再進步,最後一關都要師傅憑經驗、憑耳朵去決定實地漏水的情況,就像中醫望聞問切。
所謂電子自動化,其實背後都需要大量人手去計算、採購、管理數據和各種安排工作。科技應該是輔助人類,而人類本身實際的經驗和知識才是最寶貴。今期水記刋物有一句值得深思:究竟智慧城市係追求電腦智慧的運算再依賴AI推算結果,還是期望人對自然法則社會人文發展的智慧累積呢?
鄧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