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慳水原來可以減排

  電力以燃煤生產,同時也產生大量溫室氣體,導致氣候危機持續惡化,已是全球都知的問題。當極端天氣出現,最受苦的正是人類自己。遠的不說,在香港夏天愈來愈熱,愈來愈「沒有冬天」,加上近岸水位上升,打風落雨造成更慘重的損失,早兩年杏花邨水浸大家都歷歷在目。
  很多市民只看到交通運輸放出污染的氣體,實際上開冷氣、網站數據中心降溫的耗電量也非常驚人,講來講去,又是電力污染作的怪。今次筆者就同大家講解,浪費食水原來也很嘥電的道理。
  在香港,供水系統的喉管是有水壓的,水廠泵水到各區、水箱泵水入屋,甚至從海裏泵水到鹹水沖廁系統,每個環節都要用泵,而開動水泵泵水,就必須用電,於是乎無可避免又產生溫室氣體了。
  早在一九九八年,水務署就針對供水的能源問題,成立一個能源及排放管理委員會,專門檢視、研究、平衡供水及用電,甚至着力找出慳電方案。
  現在知道大約有九成的供水用電都和水泵有關,部門就想法子提升水泵效益以減低用電。例如若水泵老化,會需要更多電力去推動,所以平日維修保養要做得好,已是指定動作。
  另一方面,水務署和科大合作,研究出可以減低流體摩擦力的塗層,若果廣泛使用,就可以慳好多泵水的「力」,即是用少啲電就更環保!
  這些看不見的微小地方,水記都有努力改善,我們也應該做好本份,聰明用水,不要浪費。
鄧銘心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