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不停蹄丨單人匹馬

香港賽馬每年有八百多項賽事,對馬主而言勝出之餘最重要還是一份肯定與榮譽;要是能贏一項錦標,上一下頒獎台,更是可遇不可求。所以錦標賽對贏馬的價值更高。

我看香港錦標賽可簡單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香港獨有、紀念或慶祝香港大日子的賽事,像十月一日的國慶盃、七一香港回歸盃或2021年底舉辦的香港精英運動員盃。第二類是傳統舉辦多年的賽事,如主席錦標、打吡大賽、廣東讓賽盃等,也有一些友好團體冠名賽事如香港會挑戰盃、香港高爾夫球會百週年紀念盃。第三類則是商業機構贊助的賽事,當中有的與第二類重疊,因為有商業機構會選擇贊助具相當歷史的賽事,如每年一度的浪琴表香港國際賽事、莎莎婦女銀袋賽、寶馬香港打吡大賽等,也有贊助商喜歡另辦盃賽,如其士盃、樂聲盃等。

贏賽事既是成就也是榮譽,奪冠者當然希望保留那座得來不易的獎座。但有些賽事,騎師、練馬師只在頒獎一刻之後觸碰獎盃,獎座由馬會保存,待明年用同一獎座再頒予新一年的冠軍人馬。對這一類代代相傳的精美獎盃,馬會或許該考慮展出讓公眾欣賞。

要數較突出的獎項,許多人或會揀婦女銀袋和那銀幣;但我會選充滿蘇格蘭色彩的聖安度挑戰碟(見圖)。根據傳統,領獎時有蘇格蘭風笛演奏,獎盃還會注滿威士忌,讓得獎人士在獲獎時可呷一口蘇格蘭特產。可惜,今天冠軍騎師已無緣把酒慶祝。

若論最有特別故事、讓人難忘的必是美國會所盃賽。事源在1938年的盃賽,共有33匹賽駒報名參加,但當大馬主余東旋名下的「金馬倫人」也宣佈參賽,因為牠實力太強,其他未報名的皆拒絕參賽,報了名的也紛紛退賽,最後只剩下「金馬倫人」一匹賽駒。結果,騎師只須騎着「金馬倫人」象徵性地踱步過終點便贏了,馬會有鑑於此不接受投注,但獎盃須照頒。

「賽事場面冷清,大家相當沒趣,美國會所盃翌年便停辦。」老友說:「美國會後來也明白大家不參賽並非不給面子,只因對手太強,所以七十年代初再度贊助賽事。此獎盃中間停辦了幾十年,可能是中斷最長的一項錦標賽。」今天美國會盃每年都由當屆會長頒獎,但相信頒獎者、領獎者及許多人未必知道這段歷史。我也是年青時聽老馬迷說才知道。

有朋友認識「金鎗六十」的馬主陳先生,他已擁有多個獎盃。聽這朋友說:「我也認命!我養了二十多年馬,從未拿過一個錦標。我有幾匹馬都降至第五班,那有盃賽可參加!而且我還養過三匹馬從未出賽已要退役!唉,看來我真不能醉心要舉獎盃,只能自舉酒杯一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