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書展隨筆|無名指
疫後首屆書展,回復昔日的人山人海。兩岸三地主要書展之中,以香港書展最熱鬧,有近一百萬人次入場,佔人口八分之一,卻諷刺地與偏弱的讀書風氣造成巨大反差。有人說這是羊群心理作祟,朋友聚會問句「你有沒有去書展?」好像有點酷,其實很多人入場只是為了打個卡。
我在人最多的星期六逛了幾個小時,大部分時間都不是看書而是塞在通道,好不容易擠進一個攤位,也靜不下心來看書,見到排隊付款的龍尾在千里之外,更不想看了。
出版社和書店的攤檔人滿為患,電子書相關的展位則比較冷清。這也不難理解,電子書讀者在家裏就能買書,現場書迷才剛剛買了半打實體書,也不急着買閱讀器。
圖書館也在書展設攤位推動電子閱讀,成效如何不得而知,不過近年似乎多了人用手機看書。圖書館電子書需用HyRead閱讀,但相應的閱讀器在香港好像不太流行,多數人都是用電子設備下載HyRead應用程式來借閱圖書館藏,可是手機或平板電腦對眼睛不友好,不似電子墨水屏適合較長時間閱讀。
曾幾何時,書展被「O靚模」寫真騎劫,近年這股潮流漸退,但每屆仍有零星這類書的簽名活動。今年主辦單位把他們安排在離主要出版社較遠的區域,卻正好夾在佛教和基督教等宗教書籍展區之間,一邊「色即是空」,一邊「不可姦淫」,成為香港書展的獨特風景。
譚紀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