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 - 麥樂雞40周年|摩登食經

麥樂雞是香港人最熟悉的快餐食品之一,麥當勞於1983年推出這款炸雞塊,剛推出就風靡全球,今天幾乎所有連鎖快餐店都有類似雞塊產品。麥樂雞的魔力連飛人保特都不能抗拒,2008年北京奧運,因為腸胃受不了中國菜,他在十天內吃了近千塊麥樂雞。

上世紀60年代,美國人患有心臟病的比率增加,至1977年美國政府發表飲食指引,呼籲國民減少吃紅肉來減低心臟病風險。指引一出,以漢堡包為主打的麥當勞尋找能夠代替漢堡包的產品。麥當勞委任顧問廚師Rene Arend進行研發工作,最初構思是雞批,亦有嘗試製作炸雞,但都不成功。

麥當勞CEO Ray Kroc想推出一種「一口」洋蔥圈,結果Arend受啟發製作了一款小型炸雞塊,就是這樣麥樂雞誕生了。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麥樂雞有四個形狀,麥樂雞製作時把雞肉切碎,混合調味料後用模具成形,製成特定形狀方便雞肉平均受熱。

在大眾心目中麥當勞一直是快餐界的代表,所有有關速食文化的批評亦自然衝着麥當勞而來。麥樂雞亦曾多次被批評,2002年美國一位法官批評麥樂雞為「麥科學怪人」(McFrankenstein),因為麥樂雞使用了多種平民百姓不會接觸的添加劑。

2004年紀錄片《Super Size Me》聲稱麥樂雞含有一種叫特丁基對苯二酚(TBHQ)的防腐劑,麥當勞官方亦證實此事,不過2016年後麥當勞宣布其麥樂雞不再含有人工防腐劑。要注意的事,並非全球麥當勞的麥樂雞都用同一配方,在美國和香港官方網頁上取得的資料:同樣是4件麥樂雞,香港的有211千卡,美國只有170千卡,港版有1.6克反式脂肪,美國的沒有反式脂肪。

眾所周知反式脂肪對人體有害,究竟香港人吃的麥樂雞是否「次貨」?麥當勞欠香港食客一個交代。

劉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