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當舖—大押|猛料阿Sir講古
「有當有贖,上等人」是早年香港流行語,出入當舖是家常便飯,一般家庭都十分窮困,很多時要典當家中東西才有錢糴(音笛)米買菜。那時銀行和財務公司未這麼普遍,身上穿的幾乎全都可以典當,衣服和棉胎都可以上當舖,亦衍生了「故衣」這行業,今天已式微,舊衣服都去了天光墟和鴨寮街等路邊市場販賣,買的大多都不是本地人了。當時最值錢是身上的「萬里」(金鏈的俗稱) ,因有了它真的可走萬里路,另外,鋼製勞力士錶(鋼勞(音low))那時也很流行,因可當到接近買入價。
為了防止賊人利用當舖散貨,每區的偵緝部CID都有一組人負責查當舖,把報失物品資料交給當舖,查察有沒有因時差未向當舖通報而被「上當」了,如發現便檢取,案件調查完畢後,交物主與當舖商議取回該物價錢,如解決不了,便交法庭裁決,法庭根據當舖有沒有疏忽而決定補償金額。
現稱為當舖的,門外招牌都是寫「押」,其實「當」、「按」和「押」是有分別的,「當」的經營資金及規模最大,當期最長3年;「按」的經營資金及規模比「當」稍小,當期最長2年,月息和「當」一樣;「押」則是經營資金及規模在三者中最小,當期最長4個月。所以現時的當舖正確應是「押舖/店」。
當舖亦有很多有趣的一面,負責鑑定押物及估價的人叫「朝奉」,是古代一低級官員名稱,又俗稱「二叔公」,光顧當舖稱為「搵二叔公」;而二叔公傳統上是用毛筆寫當票(合約收據) ,當期是用農曆月份計算,而月份則用暗號代替(不同當舖有自己一套月份暗號)來防止偽造當票;當舖習慣是不養貓的,因當舖以往是供奉老鼠神,稱為「耗神」—對老鼠表示敬意,免得抵押入的衣服、綢緞和布匹等遭受破壞;而當舖「福鼠吊金錢」 招牌亦相信與老鼠有關。
除此之外,以往當舖更有典當男孩子,俗稱「當仔」,因那時醫學不昌明,疫症又多,很多小朋友很早夭折,特別是受到特別呵護的「九代單傳」,迷信做法是把兒子押給當舖,命便硬起來,當舖會發一張當票及由二叔公引領男孩向供奉的耗神上香叩拜,父母便可帶兒子回家粗生粗養,快高長大。
另當舖有所謂「九出十三歸」,「九出」是指若當出10元抵押品,客人只收得9元,1元當舖先扣起為第1個月利息,「十三歸」是指贖回物件時,要付13元(本金和利息)。因此早年當舖被稱為「雷公轟」,指這乘人之危斂財,是會被雷公劈。這高利手段,對於急需用錢的人,不失為一出路。直至50年代中,政府加強管制當舖運作,才立法規定當舖的合理息率。
何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