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 - 打針雞傳說|摩登食經
近年大眾的健康意識上升,對「有機」、「抗生素」、「激素」等字眼多了關注,但很多人都不求甚解,某周刊介紹雪糕時以「不經基因改造」來形容岩鹽,令人啼笑皆非。
最近一位女性朋友表示擔心出外用饍時,食肆所用雞隻會有激素。我明白她的憂慮,因為坊間宣傳雞隻產品時,最愛用「無激素」作招徠,令人誤會其他雞肉產品含有激素。
「打針雞」一直是都市傳說,大家都以訛傳訛,從來沒有確實證據。事實上「激素」,即生長賀爾蒙,並不能加入飼料內,必須要注射。若要為雞隻逐一施打激素有一定難度:雞隻膽小,打針會令他們非常緊張,很可能一打下去就死掉,所以並不可行。而且1毫升生長賀爾蒙要兩、三百元,並不合乎經濟效益,所以雞農給雞隻用激素根本就不可能。
現在很多便宜的雞隻飼養30多天就可以上市,是因為科學家對肉雞在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都十分了解,雞隻飼養過程的營養充足,飼養環境減少新陳代謝,令雞隻快速成長,因此能夠在短時間內成長至販售規格。
雖然雞隻沒有激素,但仍要注意抗生素或獸藥殘留,理論上各地法規定明禽畜上市需經過一段時間停用藥物,待藥力消散,才可屠宰發售。
昔日雞農會給雞隻餵食一種叫「諾克沙砷」的抗生素,含有砒霜,1999年歐盟已經禁止使用,但是不清楚其他國家的使用情況。
雞隻靠激素或基因改造而加快生長是毫無根據的說法,故此說雞肉含有生長激素,讓兒童提早發育亦是無稽之談。今時今日資訊發達,大家應好好搜尋相關食品安全資訊,提防商家利用大眾的無知和恐懼來催谷自家產品銷量。
劉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