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佳節又重陽|無名指

後日是重陽節,亦可能是最被忽略的公眾假期。若問人這節日的由來,估計沒幾個人說得出。這也難怪,九月初九,兩個最大陽數走在一起,何以成節?好像從未有過可靠的解釋。

在各種有關重陽的傳說之中,以「桓景登高避疫」流傳最廣。桓景的父母死於瘟疫,他為除瘟魔求仙問道,後來得仙人指點,說九月九日瘟魔再來,讓他帶家人和鄉親上山避險,只要隨身帶茱萸葉和喝一口菊花酒,瘟魔便不敢接近。故事有兩個結局,一是安頓好家人後,桓景單挑瘟魔並將他刺死,另一是他們下山後發現家中牲畜都死了,始知避過一劫。

可能是這故事不符合現代人的價值觀,加上商人實在想不出甚麼好噱頭,中秋又剛過,重陽就這樣被忽視了。

在古代,重陽可是個大節日,唐朝時更是官方頒布的「三令節」之一。大詩人王維寫「每逢佳節陪思親」,指的正是重陽節。宋代李清照亦把重陽稱作佳節,但思念丈夫,「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黃花,即菊花。時至今日,日韓過重陽節仍保留菊花入饌的傳統;韓國人會吃菊花煎餅,日本人則飲菊花酒。日本人有重陽賞菊的習俗,更把重九叫做「菊之節句」。據說日本以前沒有菊花,從中國傳入後逐漸演變成自己的文化符號。日本皇室以菊花作為家徽,已有近千年歷史;現在的日本護照封面和50円硬幣,都以菊花為圖案,這些影響可能都源自重陽節。

譚紀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