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榕榕(Ruby) - 配貨潛規則|榕榕細語

  相信每個女生心目中,都總有自己的夢想名牌手袋清單。說到名牌手袋,首選離不開皮革界殿堂級品牌Hermès愛馬仕,眾所周知此品牌是「一袋難求」,有錢都未必能買到心頭好,因着這個生態,品牌亦默默地衍生出一套配貨潛規則。

  榕榕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是關於Hermès因配貨問題而惹上官非。品牌被指將最熱賣的手袋款Birkin與其他商品作捆綁式銷售而遭起訴,所說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配貨」。「配貨」絕非新鮮事,那麼這次又為何會掀起風波呢?

  事源這一宗在美國加州展開的訴訟,指Hermès涉嫌不正當競爭及違反反壟斷法,兩名顧客聲稱在購買Birkin與Kelly款手袋之前,曾被要求購買同品牌服裝、家居用品和圍巾等「配貨商品」。事件中的原告Tina Cavelleri聲稱自己在Hermès花費了數萬美元,當她在2022年12月向品牌要求購入第二個手袋時,被告知特別款手袋只能安排給一些「一直支持品牌業務的客戶」。當下她立刻理解到這番話意思,是她需要購買更多「配貨商品」,才能獲得買到心儀手袋的機會。但今次非個別事件,而是一場集體訴訟,原告們指出Birkin手袋和因Birkin而配貨的商品兩者有着極大不同,認為購買決定該是獨立分開的,不應以捆綁形式誘使購買不相關的東西。

  物以罕為貴,站在品牌的角度,畢竟是選材及造工上絕不妥協的皮革界頂級製作,而且每個手袋均由經驗豐富的工匠花上48小時人手製造,難以大規模生產,因此Birkin手袋都只能限量發售。Birkin手袋除了具時尚感,同時也可視為身份象徵,當中全球最貴的「Himalaya」款式,2017年於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便以破紀錄的2,940,000港元成交。在如此供不應求的背景下,Hermès用上了配貨方式,基於「有錢都未必買到」,變相亦令客人對產品有更大欲望,心理上衍生出一種飢餓感,渴望能入手既罕有又精緻的東西。對於「配貨」不知大家有何看法,或是否曾經有過類似經驗?

馮榕榕(Ruby)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