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兒童節隨筆 | 無名指

  不久前母親節,我為已移居英國的朋友送上祝福,她先道謝,然後告訴我:「不過今天不是母親節⋯⋯」我這才想起當地傳統在三月慶祝Mothering Sunday。本來是個教會的節日,後來逐漸演變成英國人的母親節。

  朋友接着說:「⋯⋯英國今天慶祝兒童節!」她這後半句話才真正顛覆我的認知。「本來孩子為我慶祝,現在倒過來我陪他過節。」她帶點自嘲的語調說。我上網一查,五月第二個星期日,果然是英國的兒童節。我自小在殖民地長大,居然不知道。

  香港人知道的兒童節,是四月四日。我還記得小時候唱過的兒歌:「四月四,四月四,乜嘢節日來問你⋯⋯」這個節日是民初時期國民政府響應《日內瓦兒童權利宣言》而訂立的,台灣近年甚至把這天定為法定假期。

  全世界各有自己慶祝兒童節的日子,亦各有緣由;譬如五月五日日本子供の日來自傳統的男孩節,而今日六一國際兒童節,則是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為悼念戰爭中受害兒童而倡議的。但無論甚麼原因,各地兒童節都有着相同的價值觀和使命——保護兒童,為他們建設更好的未來。

  我有個朋友結婚多年都沒有孩子,他說人生太多磨難,不想帶個生命到世上受苦。地球生病,戰火連綿,確實不是兒童友善的時代。「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生靈塗炭亦無動於衷。於是大人成為孩子的天,孩子給予大人力量,讓母親抬起汽車,也讓我相信,絕地能長出花朵。

資深唱片人兼樂迷
譚紀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