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達智 - Kampung榴槤 | 智智樂GO

  Kampung馬來語,中文譯名:甘榜。

  意為舊日馬來亞(包括脫離馬來亞前的新加坡)鄉村,族群聚居之處,不單止馬來人,也包括華人、印度人;例如,福建人聚居的鄉郊地區,稱為:福建人甘榜。

  筆者每年6至8月,榴槤大造季節,例必下南洋,到檳城,跑上浮羅山背不同的榴槤園大快朵頤。12月檳城產量極少,但是貓山王品種家鄉彭亨州,卻擁有年尾造,思念果王,定會南飛到彭亨鄰邦,首都吉隆坡連吃幾天,已成近年習慣。

  時至今日吃東西吃了幾廿年,好嘅醜嘅都嘗遍了,除卻清茶淡飯,只要乾淨健康吃甚麼已經沒有特別追求,唯一令自己心動,依然充滿欲望的食物就是馬來西亞榴槤。

  跟泰國榴槤不同,那是未熟便已經摘下來焗熟的處理,時生時熟沒有準則,甚至味道雖然甜,但卻不自然。

  正常情況,馬來榴槤都是樹上熟,熟透了自動掉下來才吃;近年識食榴槤的人膨脹起來,行情極好馬來榴槤水漲船高,價錢跟十多二十年前貴了10倍不止,榴槤園主人為免榴槤熟透掉下來被撞裂,損壞賣價,所以在離地10呎左右加上維護網,熟知榴槤者評語:缺乏這個衝向地面撞擊的化學作用,榴槤香氣與味道都稍有不同。

  習慣吃馬來榴槤的饞嘴鬼,大概都會知道名種如黑刺、老薑、紅蝦、竹腳⋯⋯甚至近年才被外邦人發覺的Capri白玉珍珠。但當地人,以及非馬來人的榴槤控都會認識一種要去到鄉下地方,才能嘗到的品種:Kampung榴槤。

  多年前聽到類同Kampung榴槤的名稱,是為「山芭榴槤」,朋友訴說這種榴槤十分Organic,既未改變基因,也不特別接枝、施肥培植,任其自然生長,所以味道比較單純,質感亦非常綿軟⋯⋯直至數年前,怡保好朋友黃老師作導遊,領着我們前往錫鑛之鄉,余仁生發祥地「務邊」遊玩,之後沿鄉鎮公路前去以錫鑛坑養殖大頭蝦、筍殼魚等美食材料霹靂州小鎮督亞冷途中,見當地原住民(並非回教馬來人)在小棚屋擺賣榴槤,我們⼀夥都是榴槤控,立即停車議價,以相當便宜的價錢連開幾個,終於嘗到既無名無姓,亦沒有品質保證,卻啖啖驚喜的山芭榴槤,亦即Kampung榴槤。

  今年6月下旬,趁歐遊之前南飛檳城上浮羅山背榴槤園吃了幾頓名種貴價,再往怡保吃過天下無雙的河粉與芽菜;又再重返督亞冷吃大頭蝦、鹹蛋黃炒蟹及筍殼魚,在務邊與督亞冷之間的鄉村小路上,得嘗今年豐收的各種榴槤,當然還有叫人思念不已的Kampung榴槤。

鄧達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