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聊FUN享 - 勿忽視乙肝共病慎防腎病變 | 醫聊FUN享

在香港,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推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種計劃後,年輕乙肝患者的數目顯著下降。隨着香港人口老化,乙肝患者的年齡日漸年長,隨之出現多種共病問題,如糖尿病、高血壓及腎病等。此外,感染乙型肝炎也會增加慢性腎病風險,例如膜性腎小球腎炎。這些共病若處理不當,嚴重者可能危及性命。

  根據香港衞生署控制病毒性肝炎辦公室資料,全港整體人口當中約5.6%,即約41萬人患有乙型肝炎。乙肝患者亦是不少慢性疾病如腎病的高危人士,主要因為年紀漸大免疫力下降;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飲酒、吸煙、缺乏運動,令患者較易併發共病。

乙肝口服藥安全有效 唯需注意腎功能及骨質疏鬆

  腸胃肝臟科專科簡伊敏醫生表示,現時香港尚未有乙肝患者同時患腎病的正式統計資料,但在內地有調查報告估計約有3%至5%乙肝患者同時出現腎病變。有研究顯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能增加罹患慢性腎病的風險,特別是膜性腎小球腎炎,但這並非普遍現象。而影響乙肝患者同時患上腎病的關聯性因素很多,包括:感染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併發肝硬化或肝衰竭等。若乙肝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罹患腎病的風險更高。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煙、飲酒等也會影響乙型肝炎患者的腎臟健康。

  乙肝治療藥物主要分為注射干擾素和口服藥兩大類,前者副作用較大,已較少採用;後者則為抗病毒核苷類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s)口服藥,有多個種類,安全且有效,但某些口服藥也有機會出現一些副作用,例如對腎功能和骨質疏鬆造成影響。因此,對於正在接受口服藥物治療的乙肝患者來說,持續監測和定期覆診非常重要。
  在治療乙肝的過程中,必須選擇合適的抗病毒藥物。簡伊敏醫生指出,核苷類似物口服藥為現時治療乙肝的一線藥物,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腎功能和其他共病情況而選擇合適的藥物,若覆診檢查時發現乙肝患者出現腎功能下降或骨質疏鬆,醫生會根據患者原本的用藥情況進行調節,或會轉為處方另一種核苷類似物口服藥物,以確保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健康狀況。
 
勿忽視乙肝共病 注意飲食運動定期覆診  

  腎病變對患者的健康會造成嚴重影響,除對腎功能造成損害外,還可能影響心肺功能、排尿等,嚴重時甚至可危及性命。因此,簡伊敏醫生建議乙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飲食均衡、適量運動、按時用藥,定期覆診以監測腎功能和其他身體狀況,預防腎病變或其他併發症。

  一位年約70歲的男性乙肝患者是個典型案例。他原本服用某種口服藥物治療乙肝,在覆診時發現糖尿病和蛋白尿等共病,以藥物控制病情一段時間後,覆診時又驗出腎功能下降的情況,醫生及時調整了治療方案,為他轉換另一種口服乙肝藥物,目前其病情已穩定。

  在對抗乙肝的道路上,千萬別輕視患者面臨的共病問題,尤其是腎病變。通過醫患合作,提供全面的治療和管理,便可更有效地預防和治療腎病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