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聊FUN享 - 早期存活率9成 乳癌患者不可不知的大小事 | 醫聊FUN享

自1994年起,乳癌便一直是香港女性頭號癌症。1993至2021年間,本港女性確診乳癌的個案增加接近4倍,2021年達5,565宗,平均每天有15名女士確診乳癌 。每年10月被定為「國際乳癌關注月」(粉紅十月),旨在喚起社會對乳癌的關注,日前香港醫護聯盟便舉辦「確診以後不可不知的乳癌大小事」專題健康講座,讓參加者加深對乳癌的認識。

曾經著作《乳癌瑣碎事》的臨床腫科專科黃麗珊醫生,在講座上深入淺出地為困擾乳癌患者的大小問題一一解惑。黃醫生首先提出患者最憂慮的一個問題「我係唔係好快會死?」她以COVID-19為例,感染病毒本身並不恐怖,感染後惡化至器官衰竭才是致死原因,患癌同理。不少乳癌患者確診後便大受打擊,茶飯不思致日漸消瘦,她半開玩笑道:「很多患者是嚇死的。」

根據期數類型決定治療方案

根據統計,整體乳癌患者的五年相對存活率為84%;一期乳癌甚至達99.3% 。因此,黃麗珊醫生提醒乳癌患者確診後最重要是保持冷靜,盡快接受治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腫瘤期數和類型,決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乳癌期數大致以體積和轉移狀況分為一至四期;另外按荷爾蒙受體ER和PR、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以及評估腫瘤生長的Ki-67指數分為四大類,包括管腔A型、管腔B型、HER2 陽性和三重陰性(三陰),其中又以三陰最「毒」,治療難度也較高。

黃麗珊醫生強調,早期或未擴散的乳癌均以根治性治療為目標。「根治性這個概念很重要,即是無論治療多久多困難,都像『有期徒刑』般是有完結的一天,可以斷尾;已擴散的癌症就主要控制病情,患者如『無期徒刑』般與癌共存。」黃醫生大派定心丸,早期患者只要及時治療,痊癒後結婚生育享受幸福生活的例子比比皆是。

另一個最常見的問題是「乜唔係做?手術就一了百了?」黃麗珊醫生解釋,腫瘤像森林裏的一顆毒樹,會散播「毒種子」傷害整個森林,要徹底除害,除了將毒樹連根拔起,也要將它散播的種子清除。所以乳癌患者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後,對於有風險有殘存種子的病人,要進行系統性治療方案,即是將藥物透過血液走勻全身以消滅體內的種子,從而減低復發的風險。低風險患者可採用抗荷爾蒙治療、第二代化療、化療加單標靶等方法;高風險患者則需要抗荷爾蒙治療、第三代化療、CDK4/6抑制劑、PARP抑制劑、化療、雙標靶、免疫治療等。

術前治療助降復發機會

黃麗珊醫生特別提出早期乳癌的術前治療(新輔助治療),即在手術前先因應乳癌型號進行化療加減免疫治療或標靶,以求早日清除「毒種子」,並可觀察效果而調整治療方案,有助降低日後復發機會,適合三陰型、HER2型乳腺癌和部分管腔型乳癌。現時香港乳癌基金會正推行「匹博利組單抗(Pembrolizumab)藥物資助計劃」,目標為早期高風險三陰乳癌患者。

相對以上問題,治療後出現的副作用如脫髮、電療皮膚發炎、淋巴水腫等不過是小問題,黃麗珊醫生一一講解後,並有即場答問環節。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