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達智 - 相約鐘樓(上) | 智智樂GO

  老友Quince莊偉茵(中電企業發展總裁及中電董事)邀約參與中電新春聯歡於亞皆老街及窩打老道交界處,中電鐘樓文化館(CLP Pulse)。

  初識她,任職旅發局,懷孕期近瓜熟蒂落,外觀如小巨人。隨後過檔國泰航空,遇上CX空組人員工潮;那次考驗讓她瘦了三個圈,高佻有若專業模特兒。步步高升,過檔中電,我們反而沒過去聯絡的密切;發出邀請參觀中電鐘樓不止一次,次次碰上自己「暈」遊海外,這次機會絕不放過。

  中電鐘樓啫,咁重要?

  一為老友之約,二為回憶舊時。

  那些年新界鄉下仔除了爬樹捕鳥騎牛捉魚,周末市區逛街;喜歡從上水乘火車到九龍塘,沿窩打老道步行,吸引點:九龍塘的洋房群、瑪利諾書院紅磚大樓及本來的中電總部鐘樓。心願:有朝一日入內參觀。前往加拿大讀中學前的暑假,在窩打老道法國文化協會上了一整個學期的法文課程,每天下課從屯門何福堂跳上小巴,趕到亞皆老街下車,半跑半跳,望到中電鐘樓,啊;法文課堂近了!

  半個世紀後,得償素願。

  半島酒店作為亞太區,不是之一,而是唯一的百年歷史Grand Hotel;新加坡Raffles呢?那是後來加建及改建,原貌並非如此,在下住過只屬Backpackers酒店年代的萊佛士。東京帝國酒店呢,那是肯定的,不過過去只接待皇室成員、上層及政要人士,與一般民生有距離。那些年半島酒店的Lobby下午茶時光,招呼過無數國際名人明星,卻不嫌棄來自新界的鄉下佬;伯父父親都是半島的忠實粉絲,有幸偶爾跟隨享受世間少有面向燦爛無倫維港粼粼碧波,歎茶品嘗奶油果醬司空(Scone,張愛玲譯本),更聽過不少次,他們談論半島酒店主人;嘉道理家族。

  認識嘉道理Kadoorie家族,並非從半島酒店或後來經日本朋友介紹的第三代話事人Michael Kadoorie起;而是曾在新界響噹噹的嘉道理家族,為農民,為從內地逃港貧困的新移民,設立農務協助機構KAAA。童年時代我們對嘉道理三個字半點不陌生;慈悲為懷的猶太家族,今天問問老人家,他們會答:新界舊時的生觀音!(未完,下周續)

鄧達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