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ine Li - 中國工廠遊 | 上海C語

  還記得15年前在德國參觀過寶馬汽車工廠和葡萄酒廠,給我上了兩堂「工業美學課」。在龐大整齊的汽車廠房內,機械臂熟練而精準的操作着每個環節,處處傳遞着嚴謹和高標準的德國製造品質;在葡萄酒廠裏,一排排百年木桶散發着深沉的醇香,在侍酒師的講解下試酒感覺總是寧捨不同,大家紛紛碌卡購買,廠家還可以包郵回國。當時的我驚歎於工業文明的魅力之餘也佩服他們將參觀工廠也變成了一門賺錢生意的智慧。而近幾年在中國也悄然興起工廠遊,越來越多的工廠敞開大門,用更生動的「車間故事」刷新世界對「中國製造」的認知。  

  走進比亞迪的生產基地,300台機械臂組成的「鋼鐵樂團」合力演奏:激光焊接濺起銀色火花,AGV小車馱着電池包靈活穿梭。遊客站在玻璃廊橋上,見證58秒下線一輛新能源車的超級速度。柳州有一個螺螄粉小鎮,就是因這個風迷全國的地方美食而開發的新景點。螺螄粉工廠位於猶如水墨畫卷《千里江山圖》之綿延山巒下,螺螄粉迷們可以盡情呼吸着酸筍發酵池飄出的獨特氣味,看着大米變米粉、調料包精準分裝,更加信服了「網紅美食」背後的標準化生產和品質。

  敢讓消費者看後廚的才是真本事。青島啤酒廠的參觀路線橫跨三個時代:摸着1903年的銅質糖化鍋,穿過70年代的老灌裝線,最後站在現代智能車間看每小時6萬瓶啤酒「列隊出發」。在伊利健康谷智造參觀基地,這裏講述着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生產流程。消費者可走進生產車間,身臨其境地體驗乳製品生產流程;走進數控中心,全景式瞭解乳製品生產各環節;採用AR、VR、裸眼3D等設備,沉浸式觀覽乳文化故事。

  隨着港人北上消費增多,更多內地品牌湧入香港的餐桌和貨架,街頭的國產電動車也不再是新鮮事物,下次港人去內地旅行時也不妨來個工廠遊,深入瞭解下自己經常購買的產品。

Christine Li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