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達智 - 重遊中大浮世清音 | 智智樂GO

上初中,家長管制放鬆,周末相約書友遊山玩水、逛街購物、流連圖書館電影院,節目豐富。那些年中文大學及周邊為最受歡迎其一目的地﹕「馬料水」爬艇仔,上船過吐露港去烏溪沙在無車路的歲月,由老師或較成熟的師兄引領,經十四鄉遠足到西貢,又或沿鐵路走去猛鬼橋水邊野餐;節目再多籮籮始終還原到出發點、終點及重點依山傍水中文大學校園;隔着春霧遠眺對岸無顯著建築物山海景色,及後讀余光中詩詞,實景與詩人感觸對比,縱使校園Canteen小坐,奶茶咖啡乾炒牛河更形象化,托高等學府氣質洗禮,得加持後回家温習功課倍加用功;每次出遊,只需告知家長目的地「中文大學」,通行無阻。
剛回流工作,乘Yale-China,Williams-China到中大學中文、教英文的同齡美籍朋友,成為當時最接近的社交圈子,周末留宿中大成了常態⋯⋯近年少來校園,除了出席過自己及其他專業朋友的分享會,白先勇老師組班的昆曲演唱會等等,尤其「敏求精舍」藏品展覽會;因此認識當時佔地雖非今天寬廣,外表平實且半點隱蔽卻無阻其精緻可人感召力,位於大學中心地帶的「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自1971年由當時校長李卓敏博士倡議建成的中大文物館,超過半世紀不斷擴建,來到2025年3月22日開啟,著名建築師嚴迅奇匠心之作,締造最新的羅桂祥閣更能體驗這柱文藝新地標,結合藝術創作、策展和教學,為中大帶來難以估量的藝術風釆;其影響力何止校園內、外,還有海內、外。
重投中大懷抱張宏艷的邀請,有幸在周四休館日,在文物館館長姚進莊教授引領,從文物館元祖部分入口,經過李卓敏校長的銅像,進入展覽會場,再而新館隆重展出「浮世清音」的展品區。姚教授生動且莊諧並重詮釋,讓整個導賞過程充滿活力;明末清初雖然背負外族入侵,亡國傷痛,卻原來民間,尤其繁華富足的江南,在已達化境的絲綢及明瓷出口帶來全國大比例GDP所在,經濟條件帶動文藝與創作多樣化的結晶品,例如異軍突起「才女文化」,甚至「輕度情色」文物的出現及興盛,前所未見集合國內及海外多個博物館提供的展品多不勝數。
三言兩語難以形容的精彩,3月22日至7月20日「浮世清音」展覽,尤其家長同學暑假期間萬勿錯過。
值得一提,當年中大望吐露港山海提供奶茶鴛鴦炒飯三文治的Canteen,在羅桂祥閣已提升至優質香濃咖啡及精緻點心,透過校園望綠水青山依然,校友方健儀禁不住跑到既廣且寬的露台,飲咖啡之餘,更不斷打卡造像留念。咖啡館亦設有小賣店,一套三冊《浮世清音》圖文並茂書籍,誠收藏精品,更85折出售,不能錯過。
鄧達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