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風波
上星期日晚,晚餐後無耐,男友肚子突然劇痛到要死,幾小時嘔了十次八次。凌晨趕去港島某私家醫院急症室檢查,醫生連摸肚檢查也沒做,就斷言這應是普通急性腸胃炎,打了止痛針和止嘔針就把我們叫回家。翌日男友肚子仍然劇痛,再次送去同一所醫院門診,今次另一位醫生終於做個詳細檢查,認爲很可能是盲腸炎,建議立即安排入院照片做手術。
很久沒到過醫院,一去才記得自己有多麽抗拒。冷冰冰的氛圍,每一次診症。每一次打藥,像機械人的姑娘護士和櫃檯職員,都在旁給你重複提示費用,背誦著要對病人説的守則和付款須知。星期日是公衆假期,院方說要收雙倍價錢不單止,入院前更要自費驗 COVID,等兩小時出結果,確認無確診才能入院。等待期間,男友的劇痛持續,姑娘連止痛針都忘記,或懶得幫忙打枝。若不是有保險打底,和我的窮追猛打,男友好可能已經痛到昏迷,盲腸都爆埋。
接著幾日我奔奔波波出入醫院,照顧病人之餘,又忙聯絡保險經紀,同埋照顧屋企兩隻貓咪,疲倦非常。未等到保險經紀的回覆,就晚晚收到醫院護士的連環追魂call,問我究竟幾時付門診費用,怕我走數。有日在錯誤時間探病,一入到病房門口我被眼前一行五、六個護士好大陣仗走過來,大聲斥責喝止,猶如我是身上放了炸彈的恐怖份子般,將拿著熱粥湯壺的我驅趕。這裏種種跡象都在提醒我,醫院跟賣手機的店鋪無異,都是打開大門做生意。只是他們售賣的是人們用來救命的醫護服務,肉隨砧板上自然唔憂做。升級手機配件則是可有可無,他們賣的是整套購物體驗。
我想起聽過不少兩年前患上 COVID-19 而入院的病者,因社交距離限制親人探病,要獨個兒與病毒抗爭,最後獨自一人在冷冰冰的病房死去。幸好今次可以探病,男友最後無事,平安出院。俗語有云,A healthy man wants a thousand things, a sick man only wants one. 這次經驗提醒我,做人一定要負上讓自己身體健康的責任,買保險,賺夠錢。有起事上來,錢可是無眼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