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生遇上「竹篙灣」(下)
上文提到,年多前與新冠肺炎確診者有密切接觸,因而被送到竹篙灣隔離十多天。
執筆之時,與上文只是相距一個月,疫情已經翻天覆地:確診人數屢創新高、限聚措施一再收緊、數小時的排隊檢測、wfh、停工停課⋯整個城市再一次被停頓。每個香港人都緊張起來,怕被感染,更怕在任何情況下的被圍封、被隔離。
說真的,去過一次竹篙灣,心裏實在有陰影,絕對不想再去。回想那一次非自願的隔離,不是只得負面感受,也有寶貴的體會。
1. 人總會適應
當日知道自己是密切接觸者,將會被送到竹篙灣隔離的時候,我完全無法接受。
上文提過,收到這消息時,我正在診所,外面還有病人待診。為了保障病人,當時囑咐診所護士,坦誠告訴病人箇中原因,改期以後再回來複診;繼而聯絡已安排了手術和診症的病人,改期或取消。只希望這樣的安排,不會延誤病人接受醫治。然而,內心有一份莫名的自責,因為這段時間不能履行作為醫生的責任。
當時間慢慢過去,內心由完全不能接受,到慢慢消化這個消息。經過被隔離的十多天,發現不是世界末日。
多年前讀過一本書,是我很喜愛的作者,美國心理學及行為經濟學教授Dan Ariely(丹·艾瑞利)所寫的”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 ,中文被譯為《不理性的力量》。作者分享到無論面對正面或者負面的事情,人總會慢慢適應(adapt),更強烈的感受也會隨之減少。作者以自己為例子,他因意外爆炸導致全新超過七成皮膚被燒傷,他發現人總會適應下來。同樣,就算多快樂的經驗,當經常發生,人也會漸漸沒有那麼興奮。
在這兩年,我們似乎都經歷這個道理。就好像配戴口罩,我們從抗拒、不習慣、不舒服,到今天已經成為每個香港人生活的一部份。隨着時間,我們對很多事情,原來也會慢慢的適應下來。
我在營中,以電話接受了電視台的訪問!
2. 停下來休息
疫情已經兩年多,沒有外遊的機會,變得很少安排放長假。不知不覺間,只有日復日不停工作。
之前放假外遊,很多時候把行程排得滿滿的,不想「浪費」珍貴的假期,卻未有真的停下來休息。
被隔離的十多天,只能在狹小的房間中「活動」,惟有停下、放慢,因為可以做的事情不多。當我慢慢適應過來,反而感覺一種久違的寧靜。
每天仍是24小時,但閒暇的時間真的非常多。上集提到,太太與我同是密切接觸者,所以能夠在同一房間隔離。有太太相伴,早上我們一起讀聖經,祈禱。
入營前就花了不少心思,選擇該帶什麼書閱讀。有好些書一直都想看,就趁這段時間,慢慢閱讀,慢慢咀嚼,寫下筆記反覆思想。平日想這樣細讀,但總是沒有時間!時間仍然充裕,也可以輕鬆看看電影。我在營中,還以電話接受了電台的訪問!
最重要的是,每天跟兒子視像通訊。仔仔自豪的跟我們表達,他在家中沒有再哭泣!真的為我們的寶貝兒子感到自豪!
平常忙忙碌碌,有很多想做的事,沒有機會做,或沒有優先安排去做。然而,人生需要為自己留白——留下空間和時間,做一些看似不緊急卻是重要的事,就是讓自己真正停下來休息。
朋友送來的入營物資,以這個韓國人蔘雞湯來慶祝結婚周年紀念,相信永遠不會忘記。
3. 非理所當然
人可能真的需要經歷「失去」,才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平常每一餐到外面進食,不是什麼特別的事。但當沒有晚市堂食,又突然很懷念。
十多天,失去生活工作的自由,每天只能吃着選擇不多的飯盒,原來平常的日子多麼好。
在竹篙灣最深刻的經歷之一,便是在裏面渡過了結婚周年紀念!不能如常到餐廳慶祝,甚至是多多的限制,怎辦?
幸好,患難見真情!我的好友張羅並送來可入營的物資,讓我們有加餸的機會。最後吃個韓國人蔘雞湯來慶祝!如此難忘的周年紀念,相信永遠不會忘記。
----------
人生不會事事順意,生命中總會突然出現「竹篙灣」,可能是意外,或是急病,打斷了我們的日常運作,逼我們一定要突然「停下來」。然而,我們在這些「竹篙灣」中,稍稍穩定心神,或許能學到另類寶貴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