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的初心》

經常聽人說,「莫忘初心」。人是很容易忘記「初心」。

不知不覺,從醫學院畢業已20年。因為疫情,未能舉行畢業20周年的聚會。有同學建議,不如各寫一篇回顧文章,然後結集成特刊?眾志成城,最後竟輯錄成書!想起也覺得瘋狂,因為我們是醫學院史上,第一班這樣做的畢業生!

書的名字,叫做《行醫的初心》,在各大書店有售!(廣告時間!嘻嘻)

執筆時,以往的情景一幕幕浮現在腦海。

二十多年前,考完會考預備升中六的時候,當時大學想報讀的不是醫科,而是會計。

原因其實很簡單。從小父母教導,長大後要做個專業人士,生活才能得到保障;加上會考時會計考得很不錯,又是個專業,便覺得做會計師是個不錯的選擇。(那時的教育還沒有「生涯規劃」。)父母也曾經鼓勵我讀醫,但我用了「怕血」之類的理由推卻了。後來發現,原來自己並不怕血!

最後,發現自己喜歡接觸人多於數字。做醫生,可以用自己的工作幫助人,好像耶穌一樣,實在有意義!(當然,沒有可能有耶穌那程度的醫術!)

這樣,我的醫學生涯便開始了。

進入醫學院後,有讀不完的書,每次考試都覺得不會合格,但神奇地考完又無肥佬。

還記得,做實習醫生時,第一位在我的病房離世的,是位老婆婆。她的樣貌和名字我還有印象。那時,我為她流下了眼淚。

畢業後,很多個晚上忙碌的值班工作(on-call),無眠無食。工作以外還要讀書應付專業試。如是者,多年後,考取到心臟專科資格。後來晉升到副顧問醫生。三年多前轉到私人執業。這樣就過了二十年。

仍記得自己工作時有很多「堅持」。

實習時,堅持要做個最盡責的實習醫生。因為深信,實習做得不好,將來正式做醫生也不會好。

在繁忙的門診時,堅持自我介紹、堅持跟病人打招呼、堅持跟病人有眼神接觸(eye contact) 的交談而不只是顧着輸入資料、堅持盡量回答病人或家屬的問題。

當上午門診到下午三、四時還未完,未知何時可以吃午餐時,除了禱告求神幫助外,也堅持自我鼓勵,多忙的門診也有完結的時候,深信最辛苦的是,坐在外面已久候多個小時的病人。

回顧過去,慶幸自己還能持守大部分的初心和堅持。

過去從醫的生涯,好像人生的寫照,困難是常在的。很喜歡今年叱咤頒獎禮上,林欣彤Mag得到女歌手銅獎時的感受:「多謝當中的困難,因為所有飛翔都是逆風而飛的。」

我的醫生生涯尚未完結,盼望自己莫忘初心,堅持應該要堅持的。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