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吞吞?慢慢吞!
我的病人,很多都患有冠心病和三高(指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膽固醇)。除了藥物治療以外,飲食和運動是非常重要。
當我了解每個病人的飲食習慣時,發現普遍香港人吃飯吃得非常快!
你吃一餐飯需要多少時間?
可能香港人的生活節奏真的太趕,不接受「慢吞吞」,吃飯也是匆匆忙忙的,沒有多咀嚼便吞下,也常常忘記吃了什麼。如果吃的是茶餐廳的碟頭飯,飯上面蓋着餸和芡汁,可能三扒兩撥,不用十五分鐘便吃完!
吃得太快的問題是,食物吞下肚後,腸胃未夠時間消化和吸收,所以即時還未有飽的感覺。這個時候,如果不斷快速進食,到覺得飽的時候,經已吃了比需要多的食物。相信很多人也試過急速食飯後「飽到頂到上心口」的感覺。
我經常勸喻病人,吃飯不要吃得那麼快,避免吃得過量,夠飽便夠。再者,慢慢吃,慢慢咀嚼,才真正能享受食物的美味。
我覺得,如果吃東西只是為了存活,其實人不需要有味覺。上帝做人的舌頭能夠分辨不同味道,讓人可以享受食物帶來的歡愉。當然,很難每餐也像外國人一樣「Fine Dining」。其實,可以每一餐預留充足的時間用膳,用膳的時候專心吃,不要一邊吃一邊看電視或手機(即「電視撈汁、電視送飯」),慢慢咀嚼,慢慢品嚐食物的味道和質感。
疫情之下,需要使用「安心出行」進入餐廳,在餐廳內逗留的時間也會被記錄下來。
令我驚訝的是,進入餐廳到離開,很多時候還不夠三十分鐘,最誇張的連二十分鐘也沒有。當中還包括點餐和等待食物的時間!原來我吃飯也是那麼快!
想不到,「有口話人,冇口話自己」⋯真的非常汗顏。
時間許可的話,我的午餐都會買外賣在診所慢慢吃的。當然,更多時候都在趕時間,午餐時間通常需要趕去不同地點工作,忘記了「慢慢吞」。
為了做個言行一致的醫生,我也要「做我所說的」(walk my talk):在時間許可下,學習放慢速度,慢吞吞,慢慢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