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專注。得放鬆

聽到「靜觀」,大家會想到什麼?
a) 冥想

b) 打坐

c) 阿Jer唱緊「安靜…放輕鬆呼吸常溫…」

d) 請看以下分享

靜觀課程導師梁哲瑩(Daphne)是筆者的老師,邀請她來為(d)提供答案。

「靜觀(mindfulness)可以帶給人放鬆的效果,但認真去看,是為我們帶來一份覺察 (awareness)。」有點難明呢…Daphne 續說:「我曾經在書裡讀過一個比較易明的說法,想像你在繁忙的馬路,汽車就在你周圍風馳電掣,矇著眼坐於路中央的你一定會感到很亂;那些車就像你腦內的思想,我們經常有很多不請自來的胡思亂想,不受控制,很多時候,我們會追著這些想法,但其實這並不是解決方法,要學懂讓自己坐在馬路邊,安安靜靜去觀察,就會得到一份覺察。當你能專注在呼吸、身體又或是景色上,感覺人靜下來,路上的車也好像減了速或少了。因為專注,繼而放鬆。」

非神化。是科學
Daphne 分享說進行靜觀練習時,除了覺察和提升專注力,也有助開發大腦神經可塑性 (Neuro-plasticity)。 「靜觀其實很科學。人類會透過不同的學習經驗,讓神經元細胞之間的訊號傳遞連繫加強,使大腦的結構發生改變,從而學習到不同的能力和技巧。2015年,Nature科學雜誌刊登了一份有關靜觀對腦影響的研究報告,發現有靜觀習慣的人,負責管理其記憶,判斷分析,思考及執行的腦前額葉,其灰色物質會增加,活躍程度亦會提升,靜觀能增進你專注策劃、執行及解難的能力。」 Daphne 表示已有超過40項相關專業研究指出,靜觀能令腦部處理負面情緒的杏仁核活躍程度下降,可減輕驚慌、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 

呼與吸。作起點
任何學習,也需要踏出第一步。有些人會選擇上八星期的「靜觀認知治療」課程,如果暫時未有這個打算,原來也可以由最簡單、最原始的方法 一 呼吸開始。 聽起來不錯!呼吸與生俱來,不用大費周章鋪排,也不在乎地方。「對吖,呼吸是這麼簡單自然,卻有讓人情緒平靜的能力,甚至可調整及平衡交感及副交感神經系统。自主神經系統失調,往往會有健康問題出現,如失心症、耳鳴、胃痛及頭痛等,大家有時候對某些症狀摸不着頭腦,記得要諮詢醫生的專業診斷,亦不妨透過呼吸練習去調整一下。」 專注呼吸就可以?如果一開始覺得太抽象,難掌握呢?「可嘗試專注於身體感覺,例如感受一下肩膊或身體哪一部份酸痛或疲累,試做身體掃描,網絡上有很多免費資源可引領你去做,有長有短,細緻程度不一,由10分鐘到45分鐘也可以。」



無我執。更自在
筆者自己也有做身體掃描練習,但一開始時躺著去做,很易睡著,起初也會責怪自己為什麼幾分鐘就呼嚕大睡。Daphne 笑說初初接觸靜觀,這個情況很普遍:「睡著了可能沒有了覺察的部份,但身體告訴你需要休息,也算是照顧了身體,不用感到氣餒或挫敗。每個人的狀況和喜好都不同,如躺着經常會入睡,你可以嘗試坐著做,因為你的姿勢會給予身體訊息,坐直較易抖擻精神。」 「時間可選擇早上睡醒後,通常會較晚上工作後更理想,靜靜坐著10分鐘,有些朋友會在上班路程中去做。另外,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對初學者來說會更容易提醒自己練習。除非你想成為專業的冥想者,對打坐,姿勢、呼吸節奏會有一定追求,所以大家不用刻意追求這些那些,太多顧慮反而增添壓力。自然感受身體、一呼一吸便可。」

Daphne 分享有位從事財經業的學生,在她studio附近上班,夜晚上堂,落堂又回到公司拚過,有學員會問這會否白費心機?「一個人可於高度壓力、高度集中的情況下去完成工作,也能在放鬆時刻做到專注當下,放下心靈包袱,沒有所謂白費,亦不存在衝突。」同意啊,靜觀重點是覺察自己的心,不重形式,不批判,在生活中找到空間實踐就好。


 「身心鬆,每日三分鐘。」
這是Daphne 給有興趣接觸靜觀的朋友的一句鼓勵說話。要開始靜觀及將之融入生活,不用把它想得太深,Daphne說只在於肯去開始及持之以恆:「就當成給自己鬆一鬆的me time吧,先每日用短短幾分鐘嘗試一下。返工搭車、步行、食飯,甚至刷牙,也可以練習。開始試做10日,看看能不能為你帶來好的體驗,就如我們運動後出一身汗,如感覺很棒,你就有動力繼續。」

歌都有唱:「塵世內誰無畏懼,誰無心碎,誰無唏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境和煩惱要面對,生活仍要繼續。「靜觀不是要你被動或委屈地去接受事情,而是面向困難;有些人會誤會靜觀是什麼也不做,但實際是內心要積極去接觸一些你不熟悉、甚至恐懼的事,去擁抱它,令關係轉化,從容去接納它。每個人其實也擁有很多。」 

愛己愛人,大家都先好好照顧自己的心靈,不如就向自己和身邊人發出「3分鐘約會」的邀請吧! 

想了解Daphne的靜觀課程,可瀏覽www.mindfulspacehk.com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