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可以透過音樂和節奏改善小孩的語言能力!

音樂可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如古典、浪漫、巴洛克時期等,但每首歌曲都總有節奏,並通常是耳熟能詳的,讓人們能隨時隨地透過各種有趣的方法拍打節奏,回想和享受旋律。事實上,節奏的準確度因人而異,即使是同一人也難以在每首歌曲取得同一準確度,而不同的音樂節奏或樂器演奏與我們的語言能力有關。大家有沒有想過其實音樂和節奏能加強我們的語言能力呢? 

心理學研究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結果,原來個人的節奏準確度能預測語言和識字的發展。假若一個小孩在歌曲A的拍子準確度比B高,即使該小孩尚未學習語言,心理學家可以透過此分別找出他/她將來在語言上的弱項,並使用B類的節奏加以培訓,改善弱點。換而言之,對於不同拍子類別的準確度與我們腦部的認知或語言能力息息相關。 

接着,我們現在會探討哪一種節奏與哪一種語言能力有關。鼓樂節奏能夠預測命名速度(rapid naming, 即是以最快的速度指出名稱),與小孩閱讀流暢度有緊密的關係;但不能推算語音意識(phonological awareness,語音結構的掌控能力),即是小孩透過聆聽以分辨和使用各類語音的能力。而錄音表現和節奏模式(performance tapping and rhythmic pattern)能夠預知語音意識,卻無法預測命名速度。如果小孩善於打鼓,他/她的閱讀流暢度可能比同年齡的小孩更暢順;善於分辨音韻的小孩,語音意識比同年更高,例如學習拼音的能力更強。反之,如果有較弱的節奏準確度,亦可用來預測孩子在閱讀和寫作方面有沒有困難或障礙。 

坊間有不同的心理學家或研究者開始探究能否透過音樂來提高小孩的語言能力或改善語言學習障礙。在其中一則研究中,有四至六歲的小朋友能在參與音高訓練(培養對聲音高低的感覺)後提高語音意識。另一種有效率的治療是音樂治療,研究指出音樂治療不但能夠改善閱讀能力和語音意識,亦能提高在校的考試成績,特別是閱讀或數學。 

由此可見,如果家長對於小孩與學習有一定程度的擔憂,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孩子無法在學校專心上課,卻又擔心孩子的語言能力會否每況愈下,除了書本上的閱讀能力訓練、寫作技巧、聆聽練習以外,音樂上的培訓(如節奏)亦可能幫助改善或提高語言能力。 

劉英健博士是一位英國特許心理學家,也是香港心理學協會的創會會長。

References

Bonacina, S., Krizman, J., White-Schwoch, T., Nicol, T., & Kraus, N. (2020). Distinct rhythmic abilities align with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rapid naming in school-age children. Cognitive Processing, 21(4), 575-581. https://doi.org/10.1007/s10339-020-00984-6

Kuppen, S. E., & Bourke, E. (2017). Rhythmic rhymes for boosting 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 socially disadvantaged children. Mind, Brain, and Education, 11(4), 181-189. https://doi.org/10.1111/mbe.12148

Mina, F., Darweesh, M. E. S., Khattab, A. N., & Serag, S. M. (2021). Role and efficacy of music therapy in learning disabi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The Egyptian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37(1), 1-12. https://doi.org/10.1186/s43163-021-00091-z

Patscheke, H., Degé, F., & Schwarzer, G. (2019). The effects of training in rhythm and pitch on 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 four-to six-year-old children. Psychology of Music, 47(3), 376-391. https://doi.org/10.1177/0305735618756763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