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裝解碼|打褶藝術 - 原始3D立體剪裁概念 由洋服世界延伸至牛仔工裝

       3D立體剪裁這回事,司空見慣但又說來奇妙,試想像一匹輕柔平伏的布料,如果經過一雙巧手幻化成立體塑型的衣裳?裁縫師傅就是人體外層的建築師。

       打褶(pleats)就算是最原始的3D剪裁技法之一,以現今常見的打褶褲(pleated trousers)為例,其實於1930年代已非常流行,以車褶方式為衣物製造伸展空間,能放能收的效果是箇中精髓,為穿著者帶來不少方便及舒適度,但由於太依賴經驗裁縫的上乘技藝,量產時代來臨後這樣精緻的裁縫細節便愈見罕貴 。

       根據傳統,打褶褲有方向之分,英式造法是’forward pleats’(俗稱English pleats),褶口向前打開,擺動時於正面能看到整個開褶,在早期James Bond電影裡很常見,是正統的商務西裝樣式。另一造法是’reverse pleats’,褶口向後打開,擺動時於側面能看到完整開褶,現在更常見於時裝品牌以至天橋舞台,大家也接受了它出現在成衣上面,感覺相對時尚休閒。

       打褶褲(pleated trousers)又有什麼比平前褲(flat-front trousers)優勝?美學批判以外,最簡單的便是舒適度。以一條雙褶西褲為例,前幅兩邊各有一大一小的打褶,大褶能伸展1.5寸空間,小褶則能伸展1寸,兩邊加起來頓時可多出5寸活動空間,坐圍自然能依照穿人體動態去擴展,站立狀態又能瞬間回復貼服線條,而平前褲在這方面的靈活性實在難以相比。

      那麼打褶就只能出現在高級西褲上嗎?事實不然,它亦絕對可以應用於粗曠的工裝外套。早於1878年美國Levi’s已奠定了牛仔褸的基本樣式,由十九世紀末期的三褶設計初型,延伸至二十世紀的Type 2、Type3雙褶設計款式,打褶的原意都是為勞動工作者帶來額外的活動空間,減少對布料的拉扯張力藉以提高衣物的耐用壽命。細心欣賞這些上衣打褶其實相當典雅,配搭雙褶西褲是意料之外的和諧,所以工裝襯洋服是近十年內興起的潮流現象。

未來的打褶又是怎麼樣?落到設計師Issey Miyake三宅一生的手上,體現到這門工藝前所未有的顛覆性,這些細褶不再從人體3D剪裁出發,反而是先研發布料形態並將它套在穿著者身上,由衣物發展到包袋甚至陳設擺件都盡情擁抱這些優雅皺褶,正如其品牌系列名稱…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