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辣去濕可行嗎?

春天又是濕氣的季節,早前大家都應該體驗過瓷磚牆面出水的景像。香港位於南方,又近海邊,因此濕重的問題比其他地方多很多。早前有病人問我,很多人都說可以「食辣去濕」,究竟可行嗎﹖

「食辣去濕」是可行的,不過有它的代價。換個說法,飲水可以解渴,飲可樂也可以解渴,長遠來說當然是飲水比較健康,偶然飲飲可樂解渴不為過,可是長遠下去,身體總會受累。

辣的食物如辣椒、花椒、胡椒等,中醫認為都屬於「辛」的食物,辣椒於明代末期才傳入中國,因此之前典藉中的「椒」其實都是指「花椒」。清代的《本草綱目拾遺》才收錄,稱它:「蓋其性熱而散,能入心脾二經,亦能祛水溼。」。

辣椒就像一把火,進入身體後就把水濕蒸發掉,濕氣就能減少。可是問題就是辣椒的熱性太強,如果本身屬於熱性體質、濕熱體質,怕熱不怕冷、皮脂分泌多、體味重、大便硬或偏黏、皮膚易搔癢或本身已有皮膚疾患的話,吃辣去濕時,濕雖然去掉了,可是卻令身體十分燥熱,上述的症狀就會加重。

不少人都聽過很多美好的傳說,某某明星吃辣去濕後皮膚變得超好、某某吃辣減了多少磅,不論真假,吃辣去濕是很挑人的。只能是本身是寒濕體質,怕冷多於怕熱、面色蒼白、大便稀溏而不臭、吃生冷胃易不舒服的人才可以。因為他們本身體質太寒,有辛熱的辣椒幫助,寒氣少了,濕氣又除掉了,皮膚自然可以變好。

但辣椒對身體也有一定害處,例如本身有胃潰瘍的人士,吃辣椒會加重病情。而辣味菜式往往都加入了大量油脂(如水煮魚、麻辣火鍋),油脂本身就是致濕的源頭,這樣算下來,吃辣往往是增濕而不是去濕。而有痔瘡人士,吃辣更易導致痔瘡發作。即使是寒濕體質,長期吃辣體質也會轉變為濕熱體質,更加要注意。

正如飲水可以解渴,飲可樂又可以解渴一樣。作為醫者當然會建議病人飲水解渴而不會特別推薦可樂。吃辣某程度可以去濕,最多只可是偶一為之。中醫認為濕氣與環境、飲食及肺、脾、腎三臟都有關係,調理好身體,吃一些比較中正平和的藥物如茯苓、薏米來去水,比吃辣去水好很多呢!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