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痱滋痛不欲食?這個中醫法寶可幫你治痱滋~
家中小女兒長口瘡,要求我幫她「噴粉粉」;「粉粉」指的就是西瓜霜。
口瘡俗稱「痱滋」,西醫稱「口腔潰瘍」或「口腔炎」,是指口腔內唇﹑舌﹑頰部﹑上顎及軟齶等處黏膜組織發生潰瘍,以灼熱疼痛為病徵。口瘡雖不是嚴重疾病,但痛起上來,令人食不下嚥,對於年幼患者,甚至會因口腔疼痛而哭鬧不而;痛在兒身,也痛在父母心。
口瘡以火熱為發病機理,大部份口瘡初發時以實熱證多見,如喜食煎炸油膩食物,脾胃蘊熱,或休息不足,心火上炎。舌為心之苗,脾其華在唇,引致心脾積熱,火熱炎上,引致口腔生「痱滋」。 中藥治口瘡,療效明顯,但就是難以避免一個「苦」字。畢竟清熱解毒的藥物都偏苦,小朋友不若大人,會明白「苦口良藥」的道理,所以對小孩子的小病小痛, 我也傾向外治或以食療來處理。
西瓜霜出自清代醫家顧世澄的《瘍醫大全》,已有二百六十多年歷史;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咽祛腐之功效;因此被稱為「喉科聖藥」。西瓜霜傳統製作方法是取新鮮西瓜皮切碎,放入瓦罐內,一層西瓜,然後鋪一層芒硝。之後將瓦罐口密封,懸掛於陰涼通風處。數日後,瓦罐外壁便會析出白色粉末狀晶體,似有一層白霜覆蓋在外;稱為「析霜」現象,然後用毛刷收集,直至再無結晶析出為止。現在市面上售賣的西瓜霜噴劑,還會混和其他同樣有清熱解毒作用的中藥成份,加強其清熱止痛的效果。 西瓜霜使用簡單,朝著口瘡輕輕一按瓶身,便會噴出灰白色粉末,記得用後不要馬上喝水,待其停留在潰瘍創面上數分鐘,效果更佳。像筆者女兒,小孩子耐性有限,我便會用計時器倒數3分鐘,小孩看著倒數的計時器,便有時間概念,耐心等待下去。
除以西瓜霜外用,也可配合以下食療,加快口瘡癒合。
竹蔗茅根麥冬粟米水(3-4人份量)
材料:竹蔗一扎(約500-600克)﹑白茅根一扎(約100克)﹑麥冬 30克﹑ 粟米1-2條 ﹑冰糖適量。製法:以上材料洗淨,加入4-5公升水,水沸後轉慢火煲若45分鐘,加入適量冰糖調味便可。
竹蔗【性味】 甘﹑平。【功效】清熱生津﹑下氣潤燥﹑和胃降逆。
麥冬【性味】甘﹑微苦﹑微寒。【功效】養陰生津﹑潤肺清心。
白茅根【性味】甘﹑寒。【功效】涼血止血﹑清熱利尿。
《本草綱目》稱:「蔗,脾之果也,其漿甘寒,能瀉火熱。」《本草推陳》稱粟米為健胃劑,煎服有利尿之功。將粟米加入竹蔗茅根水中,除加強利尿功效,令熱邪從小便而去,並增加天然甜味,減少冰糖的使用。此食療適合熱症上火的人士;如吃煎炸食物或熬夜後長口瘡的人士。
痊癒後,注意不要吃煎炸燥熱的食物,避免再次上火,令口瘡復發。 多吃新鮮水果,如雪梨﹑奇異果﹑火龍果,取其清熱生津的作用,而水果中的維生素,亦有助修復口腔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