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飲極涼茶,仲係痱滋痛?教你一個穴位治療

上篇《生痱滋痛不欲食?這個中醫法寶可幫你治痱滋》談到口瘡多因飲食不節,心脾積熱引起。但亦有一部份患者,口瘡總是反覆發作,即使服用清熱解毒的中藥或涼茶,效果也不明顯,這是虛火引起的口瘡。今天便和大家拆解因虛火而起的口瘡,該如何調理。  

有些病人,長期處於長口瘡的狀態,有時一長就是幾粒齊發,分佈在舌尖、面頰內……甚至口腔內什麼位置也長過,聽著也覺得痛出淚來。 這類病人,有些飲食已很檢點,不吃煎炸油膩,常吃蔬菜五穀,也戒吃生冷,不明何以口瘡總是反覆不癒,此起彼伏,沒完沒了。

虛熱引致的口瘡—健脾胃﹑清濕熱

雖然「火熱」是口瘡形成的基本病理因素,但火熱也分虛熱和實熱。《景嶽全書》云:「口瘡,連年不癒者,此虛火也。」因此中氣不足、氣血虧虛、腎陰虛等都是虛火上炎,發為口瘡的機理。 龔廷賢《壽世保元》謂:「口瘡白、脾臟冷。」《醫學摘粹》曰:「脾胃濕寒, 膽火上炎,而生口瘡。」指寒濕鬱而化熱,濕熱上蒸可導致口瘡。這多見於外感或久病的病人,特別是服用抗生素比較長時間的病人。此類患者,舌質多胖大有齒痕,顏色偏暗淡,舌苔亦厚。舌苔是濕熱之邪的反映,厚而白則濕重,厚而白黃則濕熱為主。但若是黃白色舌苔,但舌質仍偏於暗淡,代表患者機體偏虛,如一開始服用清熱攻邪之藥物,則更易傷伐自身正氣,令口瘡纏綿難癒。

李東垣《脾胃論》指:「氣虛生大熱」久病或長期生活作息不規律,或工作學習思慮過多,導致氣血生化之源的脾胃功能受損,令心血、腎精生化乏源,陰分不足,令陰火偏亢,引起口瘡。此類因虛火引致口瘡的患者,除了清熱,更要配合健脾胃的藥物,如淮山、白扁豆,以助脾胃健運,濕邪自去,濕濁熱邪就無從紮根,再配合滋陰生津的藥物, 如麥冬、石斛,以清虛熱。

癌症治療引起的口瘡 —滋陰液、扶正氣

此外,還有部份頭頸部癌症病人,如鼻咽癌、甲狀腺癌病人,因接受電治療或化療藥物,引起反覆不癒的口瘡。這些電療和化療屬於中醫熱毒範疇,內服中藥治療時,除要清熱解毒,還要配合使用沙參、玉竹、麥冬、淮山、太子參等滋陰扶正的中藥。  

除前文教大家使用西瓜霜外,今天教大家另一個治療口瘡的外治法,就是吳茱萸貼敷足底。 方法:取中藥吳茱萸,將其研磨成粉,調以白醋,搓成小丸,貼敷於足底下的湧泉穴,用大膠布固定。此外治法取其引熱下行的意思,令頭面部的熱邪,向下而行,就不會在上部作怪了。此方法除了治療口瘡,對牙肉腫痛也有療效。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