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印度美食|咖喱係釋迦牟尼修行時食嘅醬汁?印度從冇一道菜叫做咖喱?

咖喱,風行全世界,大如元宇宙。
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泰國、星馬、緬甸、日本、台灣、香港、英國、美國、澳洲、新西蘭……甚至中東、非洲等地皆有。然而,追本溯源,咖喱源於印度,但印度卻從冇一道菜叫做咖喱,到底發生咩事?

泰國咖喱炒蟹,加咗雞蛋和椰奶做醬汁,惹味非常。

從印度出發

各位同學,今堂講咖喱。咖喱可真厲害了,追尋佢嘅足跡,可以從印度出發,跨越重洋去到英國,再傳遍歐洲大陸,再由歐洲散播到美洲、非洲,繞了世界一圈,又返到亞洲,喺東南亞、日本等地落地生根,最終遍佈全球,仲因地而變,慢慢成為唔同地方各有唔同口味,終成地球界食物。傳播之廣、影響之深,幾乎冇一種食物可以相比。

五顏六色的印度咖喱,各有不同味道,睇見流口水。

又關佛祖事
咖喱最初嘅模樣,到底係點嘅呢?咁要返到好耐之前嘅印度,當地民間,有個關於咖喱起源嘅口耳相傳故事。傳說話早期印度人認為豬肉有陣味,羊肉又羶腥,加上佢哋奉牛為神明,唔會食牛肉,於是近乎無肉可食。後來,印度人發現釋迦牟尼修行時,會煮一種醬汁嚟食,呢種醬汁係將幾十種香料放入鍋內熬煮而成,味道濃烈複雜,可以蓋過豬羊嘅羶味,大家於是照辦煮碗,後來更成為印度人的日常料理。但係,咖喱並唔係菜式名稱,係一種烹調方法,名稱起源,普遍認為源自香料(karileaf),不過最多人接受嘅講法,係來自南印度坦什米爾語kari,意思即係綜合各種辛辣香料所烹調而成,帶有醬或湯嘅意思。

星洲冇星洲炒米,呢個落咖喱炒嘅米粉,係香港人發明。

英國人瘋傳
本來呢種烹調方法,只係存在喺印度本土。到咗17世紀,印度成為英國殖民地,大量香料運回英國本土,「咖喱」呢種綜合香料調製法,開始喺英國流行。19世紀,英國人已經識得將香料同奶油混合,調製成杰撻撻咖喱醬汁,用嚟煮菜煮肉,甚至煮湯。由於合成咖喱嘅香料超多,動輒就有薑黃、芫荽、乾辣椒、丁香、肉桂、茴香、肉豆蔻、黑胡椒、辣椒等等,為咗方便使用,就有英國公司首創將所需香辛料磨成粉末,簡單方便嘅咖喱粉,乃應運而生,亦快速助長傳播普及,咖喱一下子傳遍整個歐洲。

日本咖喱會落水果嚟煮,味道較甜,別樹一幟。

重返亞細亞
後來,咖喱又隨着歐洲人全球殖民,再傳到中南北美、非洲大陸及亞洲各國。像日本,早在大正時代開始接受歐美飲食文化,1860年,明治維新啟蒙之福澤諭吉,喺佢翻譯嘅《增訂華英通語》辭典中,首度出現了咖喱(curry)呢個辭彙,可說係第一個將咖喱引入日本嘅人。至於香港,當然係1842年,隨着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大量印度人隨英國人來到香港當兵或經商,咖喱開始喺駐港英軍軍營嘅食堂及餐廳出現,逐漸傳到本地民間,發展成今日嘅港產咖喱文化。咖喱始於亞洲,浪遊歐洲,傳到美洲非洲大洋洲,兜咗一大個圈,最後又傳返亞洲,真係名副其實嘅世界美食啦!

坊間有大量即食咖喱供應,想自家煮冇難度。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