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天線得得B事件 心理創傷如何影響小朋友?

最近,男孩在玩具店內摔倒天線得得B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大眾都在討論誰是誰非,男孩甚至因此事件而感到害怕。這個會否形成心理陰影? 

1961年,心理學家班杜拉進行了一個著名的實驗,研究小孩能否透過觀察,學習不同的行為——波波玩偶實驗 (Bobo Doll Experiment),結果發現,小朋友能夠透過觀察成人的行為學習。

在實驗中,他使用了 3 英尺和 5 英尺(1 米和 1.5 米)的充氣塑料玩具,稱為 Bobo 娃娃,這些玩具被塗成卡通小丑的樣子,底部配重,這樣它們在被敲擊後會馬上恢復直立姿勢。

實驗對象為幼兒園的學齡前兒童,分為三組:一早為觀察成人的攻擊行為,另一組為觀察非攻擊性行為,還有一組是沒有接觸任何行為。 

在實驗的第一個階段,兒童被要求單獨坐在實驗室的角落,在這個實驗室,研究人員提供了對小朋友來說有趣的活動如貼紙圖片等;接着他們會被帶到另外一個角落,這邊有桌子椅子木槌 tinkertoy 玩具和一個五英尺的 bobo 公仔,他們可以隨意玩這些玩具。

學者發現,先前觀察了攻擊性行為或粗俗語言的兒童會模仿這些行為,對充氣娃娃的身體上(例如,踢、拳、扔和用各種物體毆打)和言語上虐待波波娃娃,或非攻擊性的陳述。而屬於觀察非攻擊性行為的小朋友卻會忽略充氣娃娃,並玩耍在他們面前的玩具例如修補玩具。

然而,最令人震驚的是,即使事件已經過了八個月,當中40% 的孩子仍表現出同樣的行為。可見,我們可透過觀察學習行為。 

這實驗與我們今天討論的「摔倒天線BB事件」有幾分相似,他們都有可能讓孩子形成心理創傷。我們不能排除這個實驗後對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假如家長發現孩子在實驗室內以暴力或粗俗語言對待充氣娃娃,立即指責他們,不排除會造成心理創傷。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 ,創傷是“對事故、強姦或自然災害等可怕事件的情緒反應”。可是,並不一定要有重大事件才會引致心理創傷,只要是發現某事件在身體上或情感上受到傷害,已可稱之為心理創傷。無論是短期或長期,心理創傷可能會讓他們感到不知所措、無助、震驚,影響一個人的整體幸福感或心理健康,甚至有可能形成創傷後壓力症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近期新聞:男童在玩具店內摔倒標價50,000多元的天線得得B,他甚至告訴父親十分害怕,甚至3次問父親「點解個公仔咁恐怖嘅?」,這個看似簡單的事,已足以形成心理創傷。  

假若父母馬上責備孩子攻擊性行為/粗俗語言(波波玩偶實驗)或大意的行為(如以上新聞),孩子有可能會害怕回想起這些不幸事件,形成負面情緒如害怕不安,害怕回想起這些記憶,甚至乎會從此抗拒玩具公仔或相似的東西形成陰影。長遠而言,除了負面情緒外,亦有可能會導致驚恐症(Panic Attack)過分焦慮、睡眠問題、低自尊感、形成自責、自我傷害、甚至是自殺念頭等等負面影響。 

今天我們了解到孩子會透過觀察成人的行為來學習和模仿;亦發現原來看似毫無傷害簡單的單一事件,可以讓孩子形成負面情緒,甚至是心理創傷。

劉英健博士是一位英國特許心理學家,也是香港心理學協會的創會會長。

 

References

 

Agaibi, C. E., & Wilson, J. P. (2005). Trauma, PTSD, and resilienc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rauma, Violence, & Abuse, 6(3), 195-216.

 

Everaert, E. (2014). Bandura’s Bobo doll experiment and violence in the media. Social Cosmos, 5(1), 74-80.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