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幫助精神病患者?

精神科醫生很多時會採用根據病徵提供藥物的方法,但藥物卻不一定有效,病人必須經過試藥的階段,才能決定哪款有效。這方法是否最能幫助患者?我們應怎樣做能才保障他們?有什麼方法可以減低副作用?

參考美國著名診所 Amen Clinics 對待精神病患者,會遵循一個簡單的指導原則:使用毒性最少,甚至是可以把副作用減至最低的最有效療法。Amen Clinics 採用全腦-身體方法進行治療,並因應病人的情況或獨特性提供最適合方案,治療可能引致症狀的所有因素。

Amen Clinics 對於為精神病患者提供治療有以下建議。首先,不能傷害患者(Do no harm),精神科醫生應該使用副作用最少及最有效率的治療方案;其次,需考慮長、短期效益,盡量不要為單一病徵提供單一的治療方案,優良的治療方案應涵蓋絕大部份病徵。當患者病徵明顯減少時,不要立即停用所有藥物,應逐漸減少其數量,例如不要馬上大幅減少服用抗抑鬱藥的數量,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此外我們不應單靠精神病藥物或補充劑。

其實腦部的尋常運作才是精神病病徵的主因。在提供藥物前,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除了需要先理解他們的症狀,亦可透過大腦掃描(大腦 SPECT 成像),深入了解腦部運作與症狀的相關性,從而更謹慎地提供最適合的藥物或補充劑。大腦掃描亦可讓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深入地檢視病人的情況、病徵,調整藥量和種類,甚或以更合適的補充劑代替藥物。透過腦成像,不只能夠為病人提供更合適的治療方案,更可預測對於特定藥物或補充劑的反應,從而檢視治療效率是否需要再作調整。

藥物並非改善腦部、身體和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它只能減低病徵甚至對大腦有負面影響。加上不少精神科藥物都帶有副作用,例如用於焦慮的苯二氮卓類(Benzidiazapines)可能會削弱認知能力如接受訊息的速度、注意力不集中、阻礙學習語言的能力。雖然藥物可有效減低病徵,但副作用同樣不能夠忽視,反之我們是否應該考慮會否有其他方法代替藥物,如補充劑。

今天,我們了解可以先進行腦掃描,找出病徵的根源,對症下藥,以減低試藥的風險,甚或提供補充劑代替藥物。

劉英健博士是一位英國特許心理學家,也是香港心理學協會的創會會長。劉博士也是美國著名Amen Clinics 的 Licensed Brain Health Practitioner.

References

Amen Clinics. (2022). Supplement and Medication Management. Retrieved June 3, 2022, from https://www.amenclinics.com/services/supplement-and-medication-management/?trk_msg=N6R1PHAG83T4L0VHTJ3V74QGD4&trk_contact=Q1TVJGKEDP38OCG98BFA1284OC&trk_sid=VAIVG7KSC9797OGRH6G9FAP32K&trk_link=39H68I9U6B54B8DJNND65CV7S0&utm_source=ACI-Listrak&utm_medium=Email&utm_term=Learn+More&utm_campaign=Monday+Send

Stewart, S. A. (2005). The effects of benzodiazepines on cognition.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66(2), 9-13.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