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端午習俗「驅五毒」- 五毒雖毒,亦可治病
端午節除了大家熟悉的划龍舟、吃糭子外,還有一項特別的習俗,就是「驅五毒」。東漢董勛《問禮俗》中記載:「五月,俗稱惡月。」所以踏入農曆五月,即新曆六月, 又稱「毒五月」、「惡月」。
民諺曰:「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此時氣候炎熱又多雨, 蛇蟲鼠蟻更趨活躍,病菌滋生, 五毒(毒蛇、蠍子、蜈蚣、壁虎、蟾蜍)橫行四野,不利人們健康。因此民間有不同習俗來驅趕牠們,以求健康。
我能理解毒蛇、蠍子、蜈蚣、蟾蜍被視為毒物,但對於壁虎被列入五毒之中,實在令人費解。今天,也要為壁虎平反。
壁虎又叫檐蛇,「 檐」指屋檐下的平台,牠們喜歡在牆角、縫隙中躲藏出沒,六月香港潮濕悶熱,像筆者屋苑近山坡,蚊子、小飛蟲特別多,家中有幾尾壁虎,幫忙捕吃小昆蟲,家人可免受蚊叮蟲咬之苦。所以,從小已教家中小孩,見到壁虎在天花板爬來爬去,不要害怕,牠們是家裡的「益蟲」。 壁虎能反地心吸力飛簷走壁,遇到危險時更毫不猶豫「斷尾求生」,均令動物學家嘖嘖稱奇。
五毒雖然聽來嚇人,但「以毒攻毒」作為其中一種治療手段,毒物在某些情況下也可成為治病良藥。蛇類中藥有金錢白花蛇、烏梢蛇和蘄蛇;牠們和蠍子、蜈蚣都有祛風、通絡、止痙的功效;多用於風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口眼㖞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和皮膚病。蜈蚣和蠍子還可治偏正頭痛、瘡瘍和瘰癘。
壁虎中藥別名叫「守宮」;性味鹹、寒;能祛風、定驚、散結、解毒;多用於治中風癱瘓、歷節風痛、風痰、瘰癘和惡瘡;故現代也有醫家以「守宮」來治腫瘤。
平時俗話說「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癩蛤蟆便是蟾蜍;蟾蜍毒腺可製成有劇毒的中藥「蟾酥」。蟾酥脫皮後烤成的炭,是另一種中藥「乾蟾皮炭」。多年前香港曾有一名食道癌患者,在國內求醫,其中一味藥是「乾蟾皮炭」,回港後因「乾蟾皮炭」是香港禁藥而被拒售。藥行東主便介紹他購買劇毒「蟾酥」藥粉以代替「乾蟾皮炭」治癌,最後患者因蟾酥中毒而猝死。
因此,是藥皆有三分毒,特別是標有毒性的中藥,銷售和處方都受到嚴格規管。用得不好或誤用、亂用或濫用,尋常草藥也可產生不良反應,因此沒有經過註冊中醫辨證論治,切勿胡亂服用有毒性的中藥。
話說回來,古時有什麼習俗 「驅五毒」?有些是吃「五毒餅」、「射五毒」、「剪五毒」或門前掛艾草。古人更會於端午節製作香囊,用以驅除「五毒」;因此影視製作中,不乏有情人於端午節互贈香囊,以表愛意的情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