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一文了解天灸|鼻敏感、關節痛等虛寒病患療效佳|兒童適宜

來到夏天,又是做天灸的時候。

每年的盛夏七八月間中醫診所總有幾天比較忙,因為病人都預約了做天灸,人流會較往常多。

對於鼻敏感、怕冷、手腳冷、易感冒、痛經、易腹瀉、關節痛、疾病在天冷時加重的人士,天灸都可以改善問題。

大家一聽到要「灸」都會怕怕的,擔心是不是要用針刺進身體裡面。其實天灸和針一點關係也沒有,天灸只是在穴位上貼上藥貼,不會致痛。所以無論是小朋友還是長者,都可以做天灸的呢!

天灸的原理,中醫稱為「冬病夏治」。即是冬天的病,需要在夏天時調理。

 

針對寒性疾病

冬天的病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一些虛損性、寒性的疾病,多數遇到寒氣(如冷氣、飲了冷飲)或是於秋冬天氣時會惡化的。

例如鼻敏感,很多人都是一吹到冷風就會發作、鼻涕總是清至透明的,其實就是由於肺寒而引致的。

有些人總是手腳冷,冬天時總比別人穿得多,冷氣稍為開大一點也受不了的,就是整體性的虛寒。

還有女孩子的痛經,飲點紅糖薑茶及敷暖水袋就改善的,多數就屬於宮寒。

一些人有腸易激綜合症,長期腹瀉、大便不成形,往往都是脾胃虛寒所致。

 

以上的毛病,歸根究底都和「寒」有關。當然,待它秋冬惡化發作時再去治療也可以,但是因為整體天氣都是冷的,袪寒的效果就差了。中醫講究「治未病」,希望未病先防。於是就想出了在夏天天氣最熱的時候(三伏天),於體表相應穴位貼上有溫熱效果的藥貼,藥貼借助天熱間的熱氣,將陽氣透過穴位注入體入。簡單來說,就是「趁天熱為身體充電」。

 

必須連續三年都貼

這種方法看似玄乎,效果其實不錯。尤其是不喜服藥的小朋友效果更好。最初在內地就是針對小朋友的呼吸系統毛病為主。不過它也有缺點,就是始終是藥貼,見效需時。每次療程一定要至少貼3次,而且需要連續進行3天才得到最大成效。

香港很多人長期都處於冷氣間,平日又喜愛吃生冷冰凍食物,很多人都有內寒問題。可是一吃補陽氣的藥如黨參、北芪、當歸等又覺得燥,因此貼天灸對於這類病人來說,既可以解決燥的問題,又可以為身體補充陽氣。

 

 (現時的天灸貼已經改良,採用防水薄膜,即使出汗也不易脫落。內裡啡色的「仙丹」,就是天灸的藥泥。一般含有甘遂、白芥子、細辛、延胡索、丁香、薑汁等)

                                

天灸Q&A

1. 天灸痛不痛?

貼天灸是不痛的,天灸只是把藥貼貼在皮膚上,不會造成痛楚。因此小朋友也可以進行。整個天灸過程就是醫師問診及把脈後,再決定貼天灸的穴位。貼好天灸後2-4小時(因應病人皮膚狀況)自行撕去即可。

 

2. 天灸有什效果?

天灸可以解決虛寒性疾病的問題。例如鼻敏感、哮喘、易感冒、易疲勞、怕冷、痛經、生育困難、痛症、脾胃弱等因為身體虛弱或虛寒而引起的慢性問題,以上問題多數於冬天或疲勞時加重。

3. 天灸是什時候做的?

天灸是於三伏天進行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温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曆的節氣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

 

每年的三伏天都不同,它是根據曆法而定的。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的時間起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時間起點,而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時間起點。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立秋的時間為8月7日,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8月15日,因此8月15日為末伏的開始時間,整個中伏的時間會比較長。

2022年的三伏天分別是

初伏:7月16日

中伏:7月26日

末伏:8月15日

 

可能大家都有留意到,現在天灸已不一定是在三伏天當天貼的了。天灸貼的時間段都會有一個較長的時間(如一周)。原因有很多,避免診所過份擠擁、配合現代人忙碌的日程、三伏正日是雨天的話可以選擇改期等等都是原因。如大家很堅持一定要三伏天當天貼天灸的話,也可以和你的診所協商。

4. 夏天做天灸好還是冬天做天灸好?

如果只可以選三伏灸(夏灸)或是三九灸(冬灸)的話,夏灸會比較好。因為天灸本身的理念就是冬病夏治,吸取夏天的陽氣來補充身體。冬天的天灸就只是利用藥貼的藥性,而沒有天地間陽氣的效果。

5. 加強貼有需要嗎?

有需要的。原因是現時的藥貼由於擔心病人皮膚受不了(因為原始版本很多人都會出現過敏/水泡等皮膚灼傷情況),因此很多時藥貼的藥已調和得比較溫和。多做1次有助加強效果。

皮膚易敏感、濕疹發作期、懷孕、熱性體質怕熱多於怕冷、天熱即大汗淋漓者、皮膚易留疤如蟹足腫患者、未來數月需出席特別場合皮膚不可有瑕疵(如婚禮新娘)等要注意。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