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記鎅木廠|「剛毅木納近仁」的精神

志記鎅木廠拆卸在即,不期然想起2018年時與第二代負責人王鴻權(權叔)首次見面,尤其欣賞他木廠門外的藝術品。一葉知秋,立馬相約,今年五月與他共聚,談談志記過去70多年來的風華。

出自《論語》的「剛毅木納近仁」是權叔多年經營志記鎅木廠的精神。「剛」意指「嚴以待己,寬以待人」,顯示權叔對機器的嚴謹管理。不同的機器,猶如香港不同年代的縮影。鰂魚涌及香港仔1950年代的船塢起重裝置,展現香港由漁港躍進成國際大都會。於1960年由西方引入的企頭鋸及皮帶鋸,突顯香港中西文化融合之地。權叔能夠至今保存這些印有歷史印記的機器,正正表現他對鋸木之尊重。

即使經歷過四次搬遷,權叔每次都果敢堅毅,使鋸木廠經營至今,正正是獅子山下「毅」的信念。權叔爸爸於1946年起賣木柴當作燃料,及後在香港人口急增時,賣供作木屋的間板和支持商貿的木箱。權叔從爸爸手中接手生意後,受惠於建築行業的興旺,迎接1950至1980年代香港鎅木廠的黃金時期。

隨着時代的變遷,志記漸漸成為香港最後的鎅木廠;權叔依然樸實真摯深信「木」的精神。他不但將廢木重生成藝術品,而且舉辦公眾工作坊,使下一代認識香港鎅木的歷史。他和木材的相處猶如知己般的了解,黃花梨、紫檀及大紅酸枝等的木材他都如數家珍。

權叔對木深入的講解使我對「仁者之誠」有更深的體會,希望在未來於雕塑方面「立德,立功,立言」。榫卯的一凹一凸不單單是傳統傢俬及建築的靈魂,更展現人與木微妙的關係。權叔每次細說年輪木板的故事,更讓我感嘆樹木的智慧。

正所謂「木未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落」,感謝志記鎅木廠陪伴香港人76個美好年華,祝願木之情愛常在。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