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哺】國際母乳哺育周|中藥通草在母乳餵哺的作用和迷思

每年8 月的第一個星期是「國際母乳哺育周」,今年主題是「加速母乳哺育行動:從教育與支持」。

臨床上,母乳媽媽多以乳腺炎來求診。 乳腺炎初期,乳房紅腫熱痛並不明顯,而是以「鬱滯」為主,表現為單側或雙側乳房結塊、脹痛、排出乳汁困難。

若處理不當,乳房腫脹疼痛症狀加重,便會出現惡寒發熱及周身疼痛等全身症狀,更有媽媽因懼怕乳腺炎的疼痛而萌生放棄母乳的念頭,實屬可惜。

乳汁滯留是母乳媽媽乳腺炎的主要發病原因 。

常見引致乳汁積滯、排出不暢的原因包括:

1) 餵哺姿態不當;令乳頭破損,疼痛影響餵哺。

2) 親餵/擠奶時間相隔太長;乳汁未能及時排出,造成脹奶。

3) 飲食不節;乳房屬胃,飲食過於甘厚肥膩或進補過度,令胃經積熱,氣血雍滯,致乳汁不暢,郁久化熱成膿。

4) 產婦情緒波動;乳頭屬肝,鬱悶、惱怒、焦慮的情緒,影響肝主疏泄的功能,不能有效調節乳汁分泌。

通草的作用和迷思

很多母乳媽媽遇上奶水不足或乳腺炎,都會問可否飲用通草水來治療?

通草性味甘、淡、微寒;有利尿通淋、通氣下乳的功效,主治產後乳汁短少。

奶水不足除了是氣血不足外,如果是母乳加奶粉的混合餵養模式,寶寶對乳房吸啜刺激不足, 身體就會自動減少奶量,結果出現惡性循環,愈補奶粉,奶水愈少。有些媽媽服用通草水感覺奶水多了,是因為它有「通利」的作用,就像於水道給予助力,令奶水易出,便感覺好多了。所以前提仍是本身有奶,通草方可達到「通利」效果,奶量是要有足夠的埋身餵哺,靠嬰兒吸啜來刺激的,並非只靠吃一兩種食物便能大幅增加。

乳腺炎多是乳汁鬱積引起,通草性味甘、淡、痛,明顯的發炎堵塞,通草清熱消炎的力量遠遠不及。此時,中醫會針對媽媽乳腺炎的成因,如情緒抑鬱或胃熱引起的因素,使用針對性的中藥;如柴胡、蒺藜、青皮、蒲公英、漏蘆、路路通、王不留行籽……等,來替媽媽疏肝清熱、通乳消腫,與此同時,仍需配合埋身吸啜或泵奶,將鬱積的乳汁排出,雙管齊下,方能有效治療乳腺炎。

筆者10年前第一次餵哺母乳,即使和家人一起出席產前講座,對母乳餵哺有一定的認知。但到孩子出生,正式餵哺時,仍會遇上困難。如出現初生嬰兒黃疸,要與寶寶分離,不能埋身親餵。到出院後親友的不理解,見寶寶哭啼,就認為母乳不夠飽,著我轉餵奶粉。即使作為中醫,我可以處理自身奶水不足或乳腺炎的健康問題,但來自外界的壓力,情緒上的困擾往往比健康問題更令人苦惱。

實用資訊

幸而坊間慈善團體,如「媽媽牌同盟」﹑「自然育兒網絡」,可以在餵哺技巧和情緒上支援母乳媽媽。

如母乳媽媽遇到餵哺問題,可以聯絡衞生署的「母愛蜜語」項目義工;電話:61943359。義工都是受過培訓的母乳媽媽,大家都是同路人,能產生同理心,為妳解決餵哺或產後面對的身心問題。除此,於醫院生產後,有需要可以預約醫院附設的母乳診所,尋求協助。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