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盡早治療防關節變形 配合兩種食物有助抗炎減痛

上回為大家講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和嚴重性,今次續談治療及控制方法。

診斷方面,要分辨患者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抑或退化性關節炎,除了看臨床症狀外,常用的評估方法為 DAS28(28關節疾病活躍指數)

1. 特定28個關節中出現疼痛、腫脹的關節數;

2. 血液指數,包括 ESR 或 CRP 發炎指數(指數愈高,發炎愈嚴重); 

3. 患者整體健康狀態,DAS28 少於6即為臨床缓解,代表症狀受到控制。

治療目標是臨床缓解

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雖然暫時沒有斷尾的方法,治療目標是控制症狀,稱為臨床缓解(clinical remission),令患者重拾活動能力,回復正常生活,提升生活質素,減少關節侵蝕變形的機會。

勿自行停藥以免耽誤病情

不過有部分病友因病情較嚴重,進步緩慢,服用幾種傳統藥物時又出現副作用,容易感到沮喪,對依從治療失去動力,甚至停藥不再覆診,或者尋找偏方,兜兜轉轉令病情加劇,無可奈何下才再重新求醫,耽誤了病情。其實除傳統抗風濕藥外,部份病情活躍的患者或有需要使用生物製劑以達到臨床缓解。生物制劑種類包括抗腫瘤壞死因子、抗第六型白細胞介素、T細胞抑制劑、抗 CD20 B 細胞抑制劑及口服 JAK 激酶抑制劑等,這些藥物成效快、顯著,副作用比傳統抗風濕藥少,有助達到缓解目標。

須配合良好飲食及生活習慣

類風濕是一個長期戰,除了用藥外,患者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戒煙戒酒(尤其當服用如甲氨蝶呤等抗風濕藥物),要有足夠休息,以個人能力做適當運動如拉筋伸展,瑜伽pilates,帶氧運動(散步、踩單車、游水或水中做阻力訓練),漸進加強,甚至可以加入重量訓練。

飲食方面,建議少鹽少油、多纖維少紅肉、少加工精製食物,多食不同顏色的生果、蔬菜以吸收各種維他命,可以多食 omega3 魚油豐富的抗炎食物。持之以恆保持正面,就會看到病情的改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