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屑病日|三成銀屑病人同時有關節炎 指甲出現以下症狀要小心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由於皮膚細胞過度增生,出現乾燥、痕癢的紅腫斑塊,由於患處會被銀白色的皮屑所覆蓋,所以被稱為「銀屑」。

銀屑病的發病位置主要是頭皮、耳外殼、手肘、背部及膝部。

必須強調,銀屑病是一種與免疫系統相關的慢性皮膚病,沒有傳染性。

常見高危因素

銀屑病有幾普遍?在歐美,每100當中,大約有2至3人是銀屑病患者;香港較多,每1000人當中大約有3個。此病確切成因未明,基因是其中一大因素,四成患者均有家族遺傳史,其他誘因包括:吸煙、飲酒過量、中央肥胖、情緒壓力、皮膚損傷、上呼吸道感染及服用某些藥物。

銀屑病的共病

除了皮膚問題外,銀屑病病友中,約 30% 患有銀屑病關節炎,同樣是由於免疫系統出錯,誤以為關節是外敵而作出攻擊,導致關節長期發炎。當中約 60% 是在皮膚發病後五年才出現關節炎,約 15% 至 20% 是先患關節炎,之後才出現銀屑病;約 10% 兩者同時發病。

發病高峰期

30至55歲為發病高峰期,男女比例均等,家族有銀屑病關節炎較大機會患上。其中 90% 的銀屑關節炎在之前或當下已確診銀屑病,所以銀屑皮膚病是一大關鍵因素,中度至嚴重的皮膚病,比輕微的較大機會有銀屑病關節炎。此外,甲床發炎,即指甲或趾甲褪色、有點狀凹凸洞或變厚等,亦會有三倍風險出現關節炎。

醫學界近年進一步發現,銀屑病患者是由肌腱與骨連接的位置(亦即接骨點, enthesis)
開始發炎,其後才蔓延至關節,所以指甲的變化也要多加留意。

常見症狀

症狀方面,銀屑病關節炎患者發病時整個人會感覺疲倦,病發的關節會有紅腫熱痛,晨僵等,影響活動能力。也可能出現「指炎」(即整隻手指或腳趾腫脹)、「接骨點炎」(即韌帶同骨接合的位置, 如腳跟,手肘等位置發炎)或「脊椎炎」,在臀部,背或頸部痛楚僵硬。小部分患者甚至會有虹膜炎,腸炎等共病。

銀屑病關節炎分類

根據 Moll  & Wright (1973) 分類診斷標準,銀屑病關節炎可根據病發的關節分佈,分為以下五類 — 

第一類:類近類風濕關節炎、呈現對稱性影響多關節的病型;

第二類:類似強直性脊柱炎的「脊柱病型」,以中軸關節(如脊柱、骶髂關節和髖關節)受累為主;

第三類:「遠端性關節炎」,主要累及手指腳趾最接近指/趾甲的那一段遠端指間關節;

第四類:「寡關節炎型」,病人往往不對稱地出現三個或以下關節受累;

第五類:「殘毀性關節炎」,受累的關節因為長期受到磨蝕,導致關節端骨出現溶解,以致有永久殘損變形情況,例如指節會變成如望遠鏡式的套疊狀。

以上五大銀屑病關節炎類別,以第三類遠端性關節炎及第四類寡關節炎型較常見。

對患者的影響

銀屑病關節炎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包括痛楚令平時理所當然做到的事都變得相當困難(如刷牙洗面,走路,打字和提物件),嚴重的關節炎會導致關節變型、喪失活動功能、造成殘障;患者或會因而喪失工作能力,對個人、家庭做成沈重壓力。皮膚的狀況亦可能影響社交。長期受這些病徵困擾,亦容易造成情緒問題如憂鬱、焦慮等。

雖然銀屑病本身不會致命,但患者較容易有代謝綜合症、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心臟病、中風、癌症(包括淋巴癌,胰臟癌,大腸癌),感染機率及死於感染併發症的風險也較常人為高。

有關銀屑病關節炎的診斷及治療方法,下次再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