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症|浮針治療|疼痛源自患肌(肌肉緊張)

張女士是我浮針病人。去年她因為行山疲累,導致膝眼疼痛前來找我。我用浮針治療她的膝痛,兩次就結束治療。她痛苦的來,開心地走!

今次因為肋下疼痛超過一星期再來找我。

「我一個星期前因為在吃飯時傾談過長,坐久了,飯後就開始疼痛。」「謝謝你還記得我啊!你這處疼痛,首先要排除內臟是否有問題…」我還未說完,她就明白我的意思,說:「我每年都有做身體檢查,今年的例行檢查沒有發現什麼。我還做了B超,一切都正常。」「那麼好,疼痛源自患肌,大部分這類疼痛,都是浮針的菜!」

甚麼是「患肌」?

浮針醫學認為,臨床上大部分痛症都因患肌而起。「患肌」是甚麼?簡單地說,當一塊本來柔軟的肌肉出現緊張,那緊張部分的肌肉就是「患肌」。

這個患肌屬於功能性病變。如果那肌肉是實質性病變,例如多發性肌炎、小兒皮肌炎等炎症性肌病,或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等,都不是浮針醫學所指的肌肉病變,那就不是浮針的適應症。

浮針是否對應着適應症?辨別上有神來之筆,那就是扎針當下那病症是否在短時間內甚或馬上消失,如果扎上浮針而當場不見或多或少的療效,那病痛就不是、或者說暫時不是浮針的適應症。見符仲華:

《浮針醫學綱要》(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頁17。

張女士的痛位在左肋骨下,當她轉腰時,左肋骨下疼痛明顯。這可能是腹外斜肌引致的疼痛,而且腹外斜肌連接胸廓較高位置,肌肉上部附着第5至12肋骨的外側面,那就引致她所說的肋下痛。

我請張女士上床側卧。我在她的肋下腹斜肌部分觸摸檢查,我僅在她腰髂部位觸摸,就發現這一小段腹斜肌出現繃緊,那就是我要找的「患肌」。

我藉着她側臥的姿勢,在她靠腰側附近進針,針尖朝着斜上方的肋骨「掃散」,跟着幾下「再灌注」動作,我請她下床站着做同樣轉腰的動作。「怎麼了,你現在轉腰還痛嗎?」她驚喜的回答:「不痛了!不痛了!那麼快!神奇呀!」這就是浮針的神妙之處,當我們掌握到患肌,用浮針對着患肌幹,把患肌鬆開,疼痛就馬上消失,「馬上消失」這療效就是浮針的適應症。(完)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