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補湯水|入冬如何進補 需注意7大重點:外感不宜補?|徐大基中醫師

天氣漸冷,民間往往習慣於冬令進補,為什麼要冬令進補呢?如果需要進步又應如何進補呢?

冬季氣候嚴寒,自然界的動植物均處於收藏蟄伏的狀態。人也同樣順應著自然界的變化,進入冬藏季節,《黃帝內經》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又說:「冬三月者為封藏。」也就是說,一到冬三月,進補能夠更好吸收。

但是否每個人都需要進補呢?如果進補是不是進補的內容都一致呢?中醫認為「虛者補之」,因此不是個個都要補,所謂不虛不補,補一般是針對有虛來說的。

補包括食補和藥補。食補諸如羊肉、牛肉、雞肉等;藥補包括人參、黃芪、阿膠、鹿茸,等。

如果需要進補,則如何進補呢?這應該是因人而異,男女有別,老少不同。補還需根據體質和病情,體質陽虛則補陽,如用甘溫助陽的鹿茸等;如陰虛則補陰,應滋陰甘潤之品,如兔肉、龜肉、鱉肉,百合、銀耳等。氣虛補人參、黃芪等,陰血不足補阿膠、當歸等。

進補對於有需要的人士是有益的,還要補的恰當;如果不恰當不但無益還有害。因此在進補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1. 無虛不補:身體強壯,體質良好,沒有氣血陰陽不足的人,也就是中醫上所說為平和者,一般不需要進補。

2. 補要對證:對於體虛者,補虛也有氣虛、血虛、陽虛、陰虛之別,冬令進補也要兼顧氣血陰陽,不可一味偏補,過偏則反而引發疾病。因此,冬令進補最好在醫師指導下進行。一般來說,中年人以健脾胃為主,老年人多以腎虛為主,所以補腎尤為重要,重視調補陰陽。

3. 外感不補:患有感冒、發熱、咳嗽等外感病症時,不要進補,以免留邪為寇。

4. 補不傷胃:戒滋膩厚味對於脾胃消化不良,經常腹瀉、腹脹者,首先要恢復脾胃的功能,只有脾胃消化功能良好,才能保障營養成分的吸收,否則再多的補品也是無用,更令脾胃功能受損。因此,冬令進補不要過於滋膩厚味,應以易於消化為準則。

5. 補不廢動:冬令進補的目的在於改善體質,身體健康。但健康的身體除了必要的飲食進補之外,還應特別注意合理的運動鍛煉,不可認為食療就可以代替運動。

6.  補要吃菜:冬季在適當食用牛羊肉進補的同時,不應忽視蔬菜和水果,它們可以為人體提供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人擔心進補時使用蔬菜水果會「破」了補藥的效果而不敢吃蔬果,這是沒有根據的。

7. 宗中參西:進補時常將藥材與肉類、魚類的蛋白質豐富的食材合在一塊煎煮,這難免帶來一些其他的問題,如血糖高的人士、血尿酸高的人士、血脂膽固醇高的人士均不可飲食超量,更不可多吃甜類食物,食動物內臟等,肉類、魚類等高蛋白、高能量、高脂肪等食物。因此,具體進補時,最好咨詢註冊中醫的意見。

常用補方舉例:

1.當歸生薑羊肉湯:

材料:當歸20克、生薑30克、羊肉500克、黃酒、調料適量。

做法:將羊肉洗淨,切為碎塊,加入當歸、生薑、黃酒及調料,燉煮1~2小時,食肉喝湯。功效:溫中補血、祛寒強身的作用。

適用於神疲乏力、面色蒼白、畏寒肢冷等血虛及陽虛的人群。

2.瘦肉銀耳杏仁百合湯:

材料:瘦肉500克,銀耳15克。

藥材:南北杏仁各15克,百合20克,蜜棗6粒。

做法:瘦肉洗淨原件,加上各藥物、清水6碗,煲2小時湯成。

基本特點:瘦肉清潤。銀耳滋養潤燥降壓。杏仁止咳。百合治熱病煩躁不安、肺熱咳嗽、久咳;

3.瘦肉麥冬養陰湯

材料:豬瘦肉60克,石斛10克,麥冬15克,紅棗4個。

功效:養胃,生津止渴。

適合糖尿病屬胃陰不足者。症見煩渴多飲,口乾舌燥,小便多,大便結。

4.烏雞燉枸杞或燉西洋參

主料:烏雞,枸杞20克 ,或西洋參30克

輔料:蔥段、薑片、雞精少許、鹽、小棗、枸杞

功效:補腎養陰。

適用於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等。

5.黃芪當歸燉雞湯

基本材料:母雞1隻、黃芪50克、全當歸10g、陳皮少許、紅棗15克。

功效:健脾胃、補氣益血。

6.參茸雞肉湯

用料:高麗參5克,鹿茸3克,雞肉100克。

功效: 大補元氣、溫腎壯陽。

適用於元氣虛極,腎陽虛衰,症見畏寒肢冷、陽萎早洩、宮冷不孕、小便頻數、腰膝酸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