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重視肺部檢查 防範肺結節與肺癌|施卿卿博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3月17日無綫電視的這則新聞:調查指七成人確診肺癌時屬第四期, 團體倡政府為高風險人士做肺癌篩查。
新聞詳情是: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於去年10至12月以問卷訪問110名肺癌患者,大部分是50至60歲,當中發現女性患者的比率較男性高,佔了七成;同時發現七成受訪者確診時已屬第四期肺癌;近六成人在出現病徵後,三個月或以上才確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區兆基指肺癌第一期的病人痊癒機會超過九成,而肺癌第四期的五年生存率只有一成左右。因此該組織建議政府針對50至70歲的高風險人士以低劑量電腦掃描進行肺癌篩查,及早發現及進行治療。
對於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這個提議我是十分贊同的。肺癌是臨床中最常見的腫瘤,在多個國家地區均高居腫瘤發病率的首位,亦是是本港頭號癌症殺手。但普遍來說,香港巿民對進行身體檢查及對腫瘤早期篩查的意識是相當薄弱的。而一般體檢中心提供的常規體檢套餐中對腫瘤的篩查主要局限於幾項血液中的腫瘤標誌物,對肺癌的篩查仍然停留於沿用幾十年的X-ray檢查。由於X-ray的分辨率低,因此有一些早期肺癌患者即使做了身體檢查亦未能及時被發現。而低劑量的肺部電腦掃描(CT scan)分辨率高,可以有效識別早期肺癌從而大大提高臨床治癒率,且低劑量電腦掃描相對常規電腦掃描而言,其電離輻射量明顯降低,是一個值得推薦的肺癌篩查項目。
過去幾年我在門診運用長桑君脈法為患者診脈,發現很多人有肺結節的問題,特別是新冠疫之後更為常見。很多人可能第一次聽到肺結節這個病名,它是指在進行肺臟檢查(主要是電腦斷層掃瞄)發現的異常影像。肺結節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是肺部感染發炎後留下的痕跡,還有部分是由於空氣污染、抽菸等其他因素導致的。肺結節分中的鈣化結節基本上都是良性的無需治療,而非鈣化結節的臨床意義和其大小密切相關:小於4毫米的肺結節只要定期追蹤即可;4~8毫米的肺結節如果是呈現毛玻璃狀,則需要每6個月用低劑量電腦掃描復查一次;大於8毫米的肺結節則需要做一進的檢查以排除早期肺癌。總體而言,西醫針對肺結節采用的策略是以監測其進展為主。而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肺結節常常是風邪入裏、痰濁蘊肺、瘀血阻絡等因素所導致,一部分患者通過服用一段時間針對上述病因的的中藥,肺結節可以縮小甚至完全消失。
雖然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已向政府提出建議,但相信距離政府采納其建議并實施仍需要一段頗長的時間。鑑於近幾年大部分巿民都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等各種呼吸道疾病,其中不少巿民在患病期間并未得到適切的治療,因此強烈建議五十歲以上巿民每年做一次身體檢查,并且選擇低劑量肺部電腦掃描以取代一般體檢套餐中的胸部X-ray檢查,以便更精準地了解肺部狀況,從而防範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