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腫瘤|過度使用手機與腦瘤相關?詳解「手機成癮」風險

在電視劇《鳴龍少年》中,老師雷鳴向學生們傳授了一堂富有啟發性的手機戒斷課程。他深刻地闡述了阻礙學生進入頂尖學府的並非僅僅是分數,更關鍵的是他們對手機的過度依賴。雷鳴老師詳細解析了「手機成癮」背後的四個關鍵因素:觸發、欲望、反應和獎勵。這些因素構成了一種看不見的漩渦,它們與注意力的爭奪、控制和分配緊密相連,持續地牽引著人們的注意力,使得人們難以將目光從屏幕上移開。

隨着科技飛速發展,智能手機愈來愈普及,高頻度的使用已讓大部分人成癮,這種現象在年輕一代中尤為普遍。然而,在這塊小小的屏幕背後,隱藏着對健康的潛在威脅。

手機成癮具體表現

當個體與手機暫時分離時,是否會出現焦慮不安、壓力過大等心理反應?研究表明,約73%的人經歷手機遺失或者找不到手機時會感到焦慮。更令人深思的是,若手機不在身邊時個體出現輕微戒斷症狀,來自約翰霍普金斯醫學之家的Jennifer Katzenstein博士舉例說,例如憤怒或易怒、注意力難以集中、躁動不安、睡眠障礙及對手機有強烈渴望,那麼這些跡象可能表明了「手機成癮」的現實。如果這些症狀已經開始干擾到日常生活,譬如一天有超過幾個小時都在玩手機,甚至睡覺的時候手機就放在枕頭旁邊等等,這可能意味着我們對於手機的依賴已經超出了正常範圍。

「手機成癮」與腦瘤的關係

一些傳言聲稱長時間使用手機會因為輻射而導致癌症,或者由於長時間使用手機導致頭疼,有人擔憂這可能是腦癌的前兆。然而,這些說法缺乏科學依據。玩手機時間和患癌幾率有直接關係嗎?世衛指出,手機的致癌風險其實與進食高溫油炸食物或飲用含咖啡因飲品的致癌風險差不多,遠比吸煙或肥胖等致癌風險低。

腦瘤是指腦部中大量異常生長的細胞,且有良性與惡性之分,但都可能會壓迫和損害腦袋中的其他結構,對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威脅。另外,腦腫瘤亦可分為「癌症腦轉移(繼發性)」和「原發性腦腫瘤(即非轉移)」,其中,轉移性腦癌由其他癌症引發,轉移機會較高的癌症包括:肺癌、大腸癌、乳腺癌、腎細胞癌或黑色素瘤患者。

目前,造成腦瘤的原因尚未明確,「手機成癮」與腦瘤之間的關係並沒有確鑿的科學證據。換言之,長時間使用手機導致的頭痛並不一定與腦瘤有關。但過度使用手機引發頭痛可能存在其他潛在因素,包括:

  • 屏幕亮度過亮,長時間下來可能導致眼部疲勞,從而引發偏頭痛。
  • 對人造光源敏感,如電子產品所產生的光。若是本身對強光的耐受性較低,導致大腦活動過度,可能會出現頭痛情況。
  • 長時間保持不良姿勢使用手機,可能導致肩部和頸部肌肉緊張,進而造成緊張性頭痛。

「手機成癮」潛在風險

除了身體信號外,「手機成癮」還可能帶來其他健康風險。研究發現,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可能導致頭疼加劇,出現「手機症候群」的症狀。除卻頭疼,「手機成癮」還可能產生視力影響、肌肉骨骼問題、聽覺受損及因分心導致的意外損傷等潛在風險。

在數字化時代,手機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與手機「友好相處」,合理使用手機,包括控制使用時間,避免長時間連續看手機;保持正確的使用姿勢,避免長時間低頭導致頸椎出現問題;採取緩解眼睛疲勞的措施,比如定期做護眼操、使用手機護眼模式等,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保持身心健康。

手機只是一個工具,而非生活的全部。我們應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更有意義的事情上,擺脫「手機成癮」的束縛,擁抱更加健康、充實的現實生活。

撰文: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曾偉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