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與中醫藥調養|附生津潤肺湯水推介|徐大基中醫師
當夏日的熱烈漸漸褪去,秋天悄然來臨。秋天,以其獨特的魅力展現在人們眼前,然而,伴隨而來的秋燥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影響。
秋燥,顧名思義,是秋季特有的乾燥氣候所引發的一系列身體反應。《黃帝內經》有雲:「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秋季氣候乾燥,空氣的乾燥程度顯著增加。仿佛水分被大自然悄悄藏起,人們身處其中,會明顯感覺到口鼻乾燥,嘴唇常常乾裂起皮,喉嚨也時常乾澀難耐,吞咽時似有異物之感。其次,皮膚變得乾燥粗糙。失去了夏日的水潤光澤,變得緊繃,甚至會出現瘙癢、起皮屑的情況。再者,秋燥容易引發上火症狀。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讓人苦不堪言。而且,由於秋季氣溫變化較大,早晚溫差懸殊,身體在適應這種變化的過程中,也容易受到秋燥的侵襲,導致免疫力下降,從而增加感冒、咳嗽等疾病的發生幾率。
在這個季節裏,飲食上,應注重滋陰潤燥。多吃一些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如梨、銀耳、百合、蓮藕等。
梨,汁多味甜,有清熱降火、潤肺生津之效,古人云:梨為百果之宗,清熱佳品。銀耳,富含膠質,可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百合,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蓮藕,生則清熱生津,熟則健脾益胃。此外,還可以適當飲用一些養生茶,如菊花茶、蜂蜜水等。菊花茶具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的作用,蜂蜜水則有潤腸通便、潤肺止咳之效。
起居方面,要順應秋季的特點。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同時,注意適時添加衣物,避免著涼。秋季早晚溫差大,應根據天氣變化及時調整穿著。此外,保持室內空氣的濕度也非常重要。
情志調節同樣不可忽視。秋季容易讓人產生傷感、憂鬱的情緒,這與秋燥也有一定的關係。要保持心情舒暢,積極樂觀。可以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如散步、登山、秋遊等,欣賞秋天的美景,放鬆心情。也可以通過閱讀、繪畫、書法等方式來陶冶情操,調節情緒。
總之,秋燥雖帶來諸多不適,但只要我們充分認識其特點,運用中醫藥的養生智慧,從飲食、起居、情志等方面進行全面調養,就一定能夠在這個美麗的季節裏保持健康,享受秋天帶來的寧靜與美好。
食療湯水
沙參玉竹麥冬鮑魚瘦肉湯
配料:
豬瘦肉200克,鮮鮑魚4-6隻,沙參、玉竹、百合,蓮子各15克,麥冬10克,生薑3片,料酒及鹽適量。
做法:
①將藥材洗淨,浸泡,備用;
②豬瘦肉洗淨,切小塊,備用;
③鮮鮑魚洗淨,去內臟,將殼及肉清洗乾淨,備用;
④將所有材料放入燉盅,加入清水適量,少許料酒及薑片,隔水燉約1個半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
養陰清肺、益胃生津、潤燥通便。
雪梨百合銀耳羹
配料:
銀耳20克,百合15克,雪梨1個,陳皮5克,冰糖適量。
做法:
①銀耳清洗乾淨,泡發,撕成小朵,備用;
②百合、陳皮用清水洗淨,備用;
③雪梨洗淨、削皮、去核切小塊,備用;
④將所有材料放入燉盅,加入適量清水,隔水燉約2小時即可。
功效:
益氣潤肺,養陰生津。
羅漢果烏梅陳皮茶
配料及做法:
烏梅2~3粒,羅漢果1/4~1/5個,陳皮1小片。加水煮開後,當茶飲用。可反復加滾水焗,直至無味為止。功效:
對於乾咳、咽癢、咽乾者,有舒緩作用。
上述食療方應結合自己的體質、身體狀況辨證應用。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