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帶什麼平安藥(二)|施卿卿博士
除了上一篇提到的葛根湯、銀翹散、小柴胡湯、藿香正氣散,通常我還會帶另外兩種中藥方,那就是小建中湯和大柴胡湯。
小建中湯具有溫中補虛、緩急止痛的功效,醫聖張仲景創方之初主要用於治療虛寒性的腹痛(按住腹部或者熱敷能減輕的腹痛)和心慌心悸、虛煩不寧的病症。但現在小建中湯已經擴大運用於許多不同的疾病,比如改善兒童虛弱體質、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痛經、低血壓等等。
大柴胡湯則是小柴胡湯去掉了補氣的人參和炙甘草,同時加了枳實、大黃通腑瀉下,因此少了小柴胡湯的補虛作用,但清熱的作用加強了。最初是用於治療胸脅脹满、腹部疼痛伴有嘔吐腹瀉或便秘,現在則擴大應用於肝臟𤶥病、膽結石、膽囊炎、胰腺炎、便秘、高血壓、肥胖症等等。
小建中湯和大柴胡湯這兩個藥方一補一瀉,分別用於虛弱性疾病和邪氣內盛的疾病,適用範圍很廣,也是我臨床中經常用到的基礎方。但這兩個藥方對大家來說可能有點陌生,遇到不適時可能不知道如何選用才合適。大家就可以根據下面我介紹的長桑君脈法的「脈息術」這種簡單的方法來判斷選用。
長桑君脈息術的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 在拇指這一側的手腕部找到脉搏跳動(也就是平時中醫幫你把脈的地方),數一數1分钟內脈摶跳動多少次并做记录。
2. 將手輕放在自己或親友(也就是被檢查者)的腹部,腹部會隨差呼吸運動而上下起伏,體會并計算1分钟內共呼吸了多少次。要注意的是腹部一起一伏只算做一次呼吸而不是兩次,同時要留意請被測試者保持自然呼吸,不可有意識加快呼吸或做深呼吸,否則會導致結果不準確。
3. 将數出來的1分钟脉搏次數除以呼吸次数,得出一個比值,這個比值就叫做「脈息比」。
這個方法很簡單,一學就會。只是很多人一開始不熟練可能導致數的數值不够準確。只要耐心地把一分數的脈搏和呼吸多數兩三次,再分別取平均值就可以更準確。
脈息比可以幫助我們初步判斷被測試者當時的虛實狀況,然後就根據不同狀況選擇相應藥方。
正常情況下脈息比在4~5之間,處於這個比值我們就把他叫做「平人」。
而如果脈息比<4,我們就把他叫做「少氣」,提示這個人是「虛証」,這時候就建議服用小建中湯。雖然小建中湯原來本來是用於治療腹痛,但其實不管有没有腹痛,各種虛弱性疾病都可以運用,特別是在旅行期間出現體力透支、疲勞乏力、心慌氣短的情況下服用後通常可以很快補益中氣恢復體力。小建中湯配方的一個主要成份是麥芽糖,因此以原方劑量煎煮的藥方并不太適合糖尿病患者服用。但是由於濃縮藥的麥芽糖含量并不多,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在旅行期間出現脈息比值低的情況下短期服用幾次也無妨。
假如脈息比>5,我們就把他叫做“脈躁”,提示此人當時為「實証」,大家也可以簡單理解為身體比較燥熱,這種情況就適合服用大柴胡湯。有很多人在旅途中美食當前大快朵頤,但胃腸卻消化不了而出現食積,以及伴有一些燥熱的現象,比如口乾舌燥、煩躁易怒、胸脅脹满、頭暈頭脹、大便秘結,如果再加上這時測出來的脈息比>5,那就比較適合服用大柴胡湯。
還有的人可能出現一些莫名的不適,脈息比在4~5之間,那就可以把小建中湯和大柴胡湯各半量混合在一起服用,可以起到補瀉兼施、調理氣機的作用。
這兩個藥方很好用,只是巿面上罕見有相應的中成藥售賣。不過大家也不必擔心,有兩種方法可以解決:一是很多中醫診所都有這兩個藥方的濃縮顆粒配方,可以向診所購買。二是可以考慮分別以中成藥補中益氣丸、保和丸來代替小建中湯和大柴胡湯,只是這兩種中成藥的使用範圍相對窄一點,前者主要用於中氣不足引起疲乏氣短、聲低懒言、頭暈心慌、胃口不佳,後者主要用於積食引起的腹脹腹痛、噯氣返酸。
以上介紹的這六個藥方作為平安藥,主要是希望能幫助大家出門在外時可以自行解決一些身體上的輕微不適。如果不巧遇到身體嚴重不適還是必須去當地急診就診,比如突發胸痛或腹痛伴面色蒼白、頭冒冷汗,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的現象,這是三高患者冬季去寒冷地區旅行時需要小心預防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