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能醫什麼病(十六):風癩(蕁麻疹)|施卿卿博士

幾個月前蔡先生因為上肢及臀部反覆出現紅色風團痕癢1年而前來就診。蔡先生這種情況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風癩,我根據他的脈象和舌象判斷他屬於風寒夾水濕停留經絡,給他用小柴胡湯合當歸四逆湯、導赤散、五苓散加荊芥、防風、蒺藜等疏風止癢藥。蔡先生在服用六劑藥後風癩發作開始減少,服用十幾劑中藥之後風癩就沒再發作了。此後又再調理一段時間,這個困擾了他一年的問題就徹底解決了。

西醫對風癩的正式名稱叫做蕁麻疹,它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大約有20%的人曾經歷過;同時它也是一種最常見的急性敏感反應,主要表現為皮膚上突然出現凸於皮膚表面的風團塊,顏色偏紅或偏白,伴有明顯的瘙癢,有的還燒灼感或刺痛感;大小形態不固定,既可局部出現又可泛發全身;發無定時,但以夜間較為多見;持續時間長短不一,但一般不超過24小時,消退後不留任何痕跡。

風癩主要病成有:食物過敏導致的皮膚敏感,例如海鮮、酒類、堅果類、奶蛋類等;或是吸入過敏原,例如貓狗毛、花粉、髒空氣、粉塵等;亦可能與細菌、黴菌、寄生蟲或病毒感染有關,還有可能是服用某些藥物引致的敏感反應。當發生敏感反應時,身體內組織胺釋放增多,會引起皮膚和黏膜的小血管擴張及透性增加而出現紅腫及瘙癢。

較輕微的蕁麻疹如果能找到病因並隔離致敏源,即使不服用藥物也通常可在2-3天後自行緩解。但也有為數不少的病例找不到明確的致敏原並反覆發作而成為慢性蕁麻疹,就如前面提及的蔡先生一樣,這類患者相對來說治療難度大一點。西醫對風癩的治療主要是內服抗敏感藥及外用止癢藥。對於情況較嚴重者可能會短暫使用類固醇,通常都可以有效控制。還有少數患者,在出現風癩的同時還有胸悶、氣促、呼吸困難、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心慌心悸等症狀,這就屬於嚴重敏感反應,如果發展至喉頭水腫則可能會危及生命,需要立即採用急救措施。

中醫對風癩有另外的名稱:癮疹,也有叫風疹,其實這兩種名稱以及風癩的叫法都是根據其特徵而得:因為這種疹塊時隱時現,就好像刮起一陣風一樣很快又散去。而在閩南話和客家話則把風癩叫做“冷瘼”,在這個叫法中則直接體現了風癩的其中一個主要病因是受寒。中醫認為風癩的病因主要是風寒、風熱之邪客於肌表;或者是腸胃濕熱郁於肌膚;還有的是因氣血不足或或因情志內傷而致。常用治療方法是根據不同病因分別選用消風散、麻黃桂枝各半湯、當歸飲子等加減,我個人常用的方劑則是小柴胡湯、當歸芍藥散、防風通聖散、烏梅丸、五苓散等加減,同時也可結合針灸、中藥外洗等,再配合戒口,一般都可以很快治癒。

我和家人也曾經遭遇過風癩。我第一次出現風癩是在中學時期。當時天氣比較冷,因為穿得比較單薄,在上課期間就在四肢出現身風團瘙癢,是典型的“冷瘼”。但到放學時風團就已散掉,也就沒再看病吃藥。此後多年間只偶爾出現過一兩次,症狀都比較輕微,基本上都是幾個小時後自行緩解。但疫情期間接種疫苗之後卻突然發作頻繁且相當嚴重,有段時間每隔一兩個月就發作一次,一發作就是全身風團密佈異常痕癢,並且連續發作數日,最嚴重的一次全身上下包括臉上都是風團,甚至連眼睛周圍也因風團而腫起。我自己尋找病因,發現其中一次是受涼,另一次是吃了四季豆,但還有另外幾次並沒有找到明確病因。我先後給自己用過不同的藥方,最適宜我的是烏梅丸合當歸芍藥散再加疏風止癢藥,同時用浮萍、荊芥、防風、艾草煎水浸洗,基本上兩天就能完全消退。由於風癩引起的痕癢嚴重影響睡眠和工作,所以我在家裏備用了幾包藥以防不時之需,不過好在這些藥已經好久沒有用到了。

我遇見最嚴重的風癩則是我自己的孩子。在小兒近一歳開始添家輔食時,有次家人煮蛋黃給他吃的時候不小心混進了一些蛋白。他在吃了雞蛋後不久就開始在身上出現風疹塊,很快整個臉又紅又腫,後來連嘴唇也腫了。我一看他敏感反應很嚴重,怕他再發展下去會出現喉頭水腫,就馬上搭的士送他去急症室。急症室護士在登記分流時也發現他的情況比較急,馬上安排見醫生、打抗敏感針,留在急症室觀察了一個晚上,看著風團、水腫逐漸消退才回家。

對於風癩患者,如果只是偶爾發生,那就不必緊張,可能只是因為當時身體狀態不佳(比如疲勞、緊張、熬夜等)身體免疫系統失調,再加上受寒、飲食不當而等誘發,只要調整影響身體狀態的不良因素、飲食清淡、天冷時注意保暖即可。但對於反覆發作的風癩來說則需要多方面觀察仔細查找病因並進行針對性的防範治療,其中戒口相當重要。除了要戒常見致敏原如雞蛋(主要是蛋白)、牛奶、堅果、貝売類等,一些含組織胺較高或會促進組織胺分泌的的食物也要戒口,包括酒精及能量飲品、醃制或罐裝食品、煙燻肉製品、貝類、豆類、堅果、乳酪、芝士、巧克力和可哥製品、大多數柑橘類水果如檸檬、青檸、柳丁等、木瓜、鳳梨、李子、奇異果和香蕉、番茄、茄子、小麥胚芽、醋及食品添加劑如苯甲酸鈉、亞硝酸鹽、谷氨酸鈉、食品色素以及紅茶、亞麻茶等。

民間還有一種方法是通過重覆接觸致敏原以達致脫敏的目的,我不建護採用這種方法。曾經有個朋友因患上潰瘍性結腸炎反覆出現膿血便多年而痛苦不堪。我在幫她尋找病因時得知,由於她出生於漁民之家,小時候很受父親疼愛,每次捕撈到螃蟹、大蝦都給她吃不少。一開始吃了她就會出現風癩,但她父親說多吃幾次慢慢就不會了。所以即使會出現風癩但仍然長年各種海鮮不斷,確實後來她吃著吃著就不再出現風癩了。但到成年後卻開始出現膿血便的問題。我讓她去查了延遲性食物敏感測試,發現她對蝦、螃蟹等多種食物仍然是敏感的,只不過是從小時候的急性敏感反應變成了成年後的延遲性敏感反應。

還有的人因為風癩有灼熱痕癢而敷冰塊以圖減輕不適,這種方法我同樣不建議採用。因為風癩其中一個主要類型為風寒型,即是因受寒而致。在不能分清風癩的寒熱性質時採用冰敷的方法,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導致寒邪困表風癩反覆發作。如果想用外用的方法減輕風癩的不適,建議考慮下方:荊芥50克,防風50克,浮萍30克,地膚子50克,煎水浸洗。這個外洗方前兩種藥性偏溫,後兩種藥性偏涼,且都有透疹止癢的功效,配合一起使用則不論風寒風熱或胃腸濕熱等不同病因引起的風癩均可使用。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