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樓梯膝痛 浮針鬆開鵝足腱|袁康就博士

膝痛是常見痛症之一,尤其上了年紀的朋友。《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云:女子五七(35歲)男子五八(40歲)腎氣虛、女子七七(49歲)男子八七(56歲)肝氣虛。腎主骨而肝主筋,骨頭兼肌肉退化,腰膝就容易疼痛。

年青力壯的也不會例外,球類、行山或跑步運動員有膝患的屢見不鮮。膝關節周圍的傷患可以非常複雜,疼痛位置和類型各不相同,有膝關節炎、滑囊炎、髕軟骨退化、半月板撕裂、骨腫瘤、韌帶或肌腱拉傷等。

骨不叫痛

首先,大家必須理解的是,疼痛感來自末梢神經,身體沒有末梢神經的部位是不會痛的。一般來說,軟組織有末梢神經,所以會「叫痛」。骨頭沒有末梢神經,所以骨頭不會「叫痛」。很多人以為膝關節痛是膝骨頭痛,其實那是附着骨頭的軟組織痛。換句話說,那是肌肉痛、肌腱痛或者韌帶痛。肌肉內滿佈末梢神經,肌腱和韌帶則較少,痛覺在肌肉和肌腹間會比較明顯,後者末梢神經少,但仍會傳達痛感。

老人家常見上落樓梯困難。上樓梯和落樓梯所起動的肌肉完全不同。上樓梯主要是股四頭肌發力。落樓梯則靠大腿後側肌群收縮以平衡和穩定曲膝動作。值得注意的是半腱肌、缝匠肌、股薄肌。這三條肌肉都附着脛骨內側,形似鵝足,合稱「鵝足腱」。

構成鵝足腱的三條肌肉如果繃緊,膝內側便痛。陳生今年69歲,患有類似的問題。

落樓梯痛

「你膝哪裏痛?」

「我右膝痛,痛在內側。」

「甚麼動作會痛?」

「我行多了便痛,久坐後起身便痛。」

「嗯,那上落樓梯呢?」

「落樓梯特別痛。上樓梯沒問題。」

「痛多久了?」

「大約3個多月。」

我拿來矮凳。「你試模擬落樓梯看看?」

他依指示照做……「痛呀!」

我請陳生上床做推髕測試,發覺他內側下緣呈陽性兼壓痛明顯。

我用浮針先放鬆他的股內側肌和內收肌,再在膝內側下方進針處理鵝足腱對上的三條繃緊肌肉。拔針後我再按壓他的原痛點。

「痛嗎?」

「不痛了!」

我再請他踏矮凳。「落樓梯痛嗎?」

「不痛了!」

(完)

更多文章